第1324章 禦下(第2/2頁)

李氏心疼孫兒,自是發話要帶著。

曹颙夫婦無法,只好隨著他去了。

於是,李氏一行,除了三個大人之外,還加上五個孩子。

夫妻二人將李氏一行送至通州碼頭,看得天寶歡天喜地隨著祖母登船,曹颙直恨得牙癢癢。

他少不得對妻子抱怨道:“這混小子,被老太太寵得沒邊,眼裏哪有咱們兩個?”

小孩子任性癡纏還可忍受,再大些還如此就使人生厭。天佑、恒生、天慧兄妹三個小時候即便有犯倔的時候,也不會如此與大人撒嬌耍賴。

初瑜眉頭蹙起,卻是滿心自責。

六、七歲大的男孩,即便淘氣,多是依賴父母,可他們的小兒子,明顯對祖母與叔叔的依賴更甚於父母。

與其說孩子不與他們親近,還不若說是他們夫婦偏心。

天佑是長子,要支撐門戶,曹颙不忘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初瑜也看重長子,憐憫他乖巧懂事,能多疼一分就多疼一分。

天慧幼時吃了大苦頭,曹颙夫婦更是視若心肝,恨不得代為身受,真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到手裏怕嚇到。

就連恒生,夫妻兩個也寵愛有加。

曹颙是因親手接生,憐其孤苦;初瑜初是因長子去江寧後的移情,而後是產生母子之情。

只有幼子天寶,因想著養在李氏跟前,夫妻兩個就放了心,鮮少過問。

後來雖說天寶曾移回梧桐苑,可最後還是遷回蘭院。

如今,天寶對父母不依賴,也就不令人意外。

這夫妻兩個,一個決定小兒子回來後要嚴加管教,一個則是下定決心等小兒子回來後就好生彌補之前的不足。

不遠處的大船上,天寶隨著天豫一道,坐在艙窗前,不曉得父母的糾結,正看著遠處的江景,滿臉新奇……

碼頭上魚龍混雜,實不是久留之地。

看著李氏等乘坐的大船遠去,曹颙便扶初瑜上了馬車。

他自己,則是帶了幾個人騎馬隨行。

早春二月,在江南是草長鶯飛,對於京城來說,只有柳樹泛綠,迎春花開,小草微微露頭,春意淺淡。

在城裏時,還不覺得這初春景象有什麽別致,到了郊外,才能發現其中的妙處。

曹颙騎馬一路慢行,一路觀景,心裏想著前幾回小朝的遭遇。

年後第一次小朝,雍正訓斥他“處事拖沓,公務懈怠”,表明自己很失望,要其不要“辜負聖意”,當場的除了幾位王爺、戶部幾位堂官外,還有刑部幾位堂官。

訓斥的口氣很重,而且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曹颙出仕以來,這般訓斥還是頭一遭,少不得叩首請罪。

實際上,他心中當時雲山霧罩,實不明白這訓斥因何而來。

出仕這些多年,別的不好說,一個“勤”字他還是當得的,實在與“懈怠”扯不上關系。

十三阿哥、十六阿哥等幾個與曹颙交好的,都覺得這訓斥來得莫名,只能一邊暗中寬慰曹颙,一邊感嘆君心難測。

有不平的,就難免又幸災樂禍的,那幾日戶部的氣氛都頗為古怪,隱隱地有皇上有意換戶部尚書的消息傳出來,使得蔣堅與左成兩個氣憤不已。

曹颙絲毫不理會,全身心在政務上,即便是分權下去的,最後也要一一核對,絲毫不敢懈怠。

等到再次小朝,雍正又變臉。

這次是贊了曹颙,稱他“處事恭謹,公事嚴明”,堪為官員典範,隨即賜下內造新書兩匣。

戶部暗處風波漸平,多少人捶胸就不好說了。

曹颙依舊不動聲色,還是安心處理政務。

他的心裏,卻忍不住對雍正唾棄不已,這皇帝到底折騰什麽勁?

怪不得都說其反復無常,對待曹颙的訓斥與賞賜不就說明這個。

無緣無故訓斥,又無緣無故賞賜。

換做其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說不定已經被皇上的變臉嚇得半死。

曹颙哪裏曉得,歸根結底還在自己小書房的幾本佛經上。

只因開衙後,曹颙依舊閱讀佛經的消息傳到宮裏,引起雍正不快,才開口訓斥。

後來見曹颙開始專心政務,也無暇翻閱佛經了,雍正便覺得自己之前有些苛待,便開口褒獎賞賜……

在雍正眼中,這就是君王的禦下之道。

在曹颙開來,這就是窮折騰,雍正此舉純粹是心裏不平衡。

他自己事必躬親,將自己累的半死,就見不得臣子從容處理政務。

曹颙便合著他的心思,在衙門裏做出忙碌狀,落衙後也拿了可以帶走的公文回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