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少年

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天上晴朗無雲,蔚藍蔚藍的。路上積雪漸漸消融,顯得潮濕泥濘,雖然氣候還沒怎麽轉暖,但是大風刮過,已沒有冬日的冷冽。

道台府斜對過的粥棚,過了今日,便要收了。雖然還有些老幼婦孺在這邊喝粥,但是也沒什麽可擔心的。這邊的粥棚收了後,他們可以往普濟堂去。

或許是上行下效的緣故,既然曹颙這位道台大人為人“仁善”,那城裏的官商富戶為了投其所好,這幾個月的善事沒少做。普濟堂那邊的米糧,亦比往年富裕許多,有的時候偶爾還能吃頓白面餑餑。

過了午時,幾個在粥棚打雜的小廝抱了柴禾來,準備米水下鍋。就見道台府那邊出來兩個半大丫頭,正是這些日子老在這邊做幫手的烏恩與小核桃。

她們每人提了個柳籃,笑嘻嘻地往粥棚走來。

“小核桃,拿了啥物什?”待兩人走近,留著這邊粥棚照看的一個媳婦子略帶好奇地問道。

小核桃將柳籃擱在灶台上,笑著回說:“高嫂子,是奶奶打發送來的,廚房那頭剛包好的元宵。奶奶說了,今兒過節呢,叫大家都吃上一口才好。”

高嫂子將柳籃上遮住的布掀開,看到下面圓滾滾的湯圓,笑著說:“個頭怪大的,都趕上雞子兒了,咱們府裏下晌飯也是這個?”

小核桃回道:“只是比這些個頭小些,上房那邊弄了幾樣精細餡料,其他的都是芝麻與豆沙兩種餡兒。”

烏恩往左右兩個棚子都看了,現下等著喝粥的人有三四十人,還有些人往這邊趕。按照往常的人數算,五、六十人是有的。這兩個小柳籃子看著不大,但卻總共是裝了一百多只元宵,差不多能夠一人攤上兩個。

等粥棚這邊的元宵出鍋,道台府內宅廚房裏的元宵也滾鍋了。錢康家的叫人裝了食盒,帶了兩個小丫頭,連帶著下晌飯一塊,往上房送來。

曹颙已經打前衙回來,坐在炕上哄五兒說話。想著昨兒收到的家書,曉得等三、四月天色暖和了,兆佳氏要打發人來接五兒回去,他心裏有些舍不得。

這個堂妹身世可憐,初瑜這般疼她,若是留在這邊府裏,當個女兒照看,也是好的。不過,是李氏來信親自提起,曹颙也不好說什麽。

初瑜打炕尾的櫃子裏拿出了只小盒子,打開後,裏面絨布上,是對小號的絞絲銀鐲子,都掛著小鈴鐺,看著極是精巧。

明兒十六,是五兒的生辰,想來這些是給五兒準備的禮物。

見初瑜臉上露出不舍之色,曹颙勸道:“總要進了三月才來人呢,你若實在舍不得,咱們給母親去信說說看!”

初瑜搖搖頭,說道:“瞧額駙說的,五兒又不是小貓小狗,要看我們舍得舍不得的!跟著嫡母,也算是正經。就是兄長手足,也要在一起方能感情親厚些。要不,往後又是一個三妹妹,心裏總是有些不自在。”

曹颙拿著小鐲子在五兒眼前晃了晃,只聽銀鈴響動,煞是清脆。

五兒揮著小手,嘴裏“咯咯”的笑著,來抓曹颙手中的鐲子。

曹颙卻不給她,待她要抓著,就擡了胳膊,將鐲子移開。見曹颙一直不給她,五兒有些急了,轉頭看向初瑜,開口喚道:“媽媽,媽媽!”嘴一咧,就要哭出來。

“額駙……”初瑜嗔怪著,從曹颙手中要了鐲子,而後坐在炕邊,給五兒套在手腕上。

隨著五兒的小胳膊晃來晃去,滿屋子的銀鈴聲響,高興得她“咯咯”的笑個不停。

曹颙瞧著,對初瑜說道:“記得她原來不這麽鬧的,現在倒有些像淘小子了,還這般愛笑。”

初瑜摸了摸五兒的頭發,看了看曹颙,低聲說道:“聽額娘說,初瑜小時候也愛笑呢!”

曹颙聽了,笑著說:“莫非這就是‘近朱者赤’的緣故?若是真能沾沾你的福氣,也是五兒的造化。”

初瑜只是笑了,對曹颙說道:“這對鐲子是三妹妹年前隨著年禮一道送的,專門給五兒過生日用的,瞧著怪精巧的,可見是費了心。”

曹颙聽提到曹頤,想起去年往京城去的事,頓了頓,問道:“二弟院裏的丫頭,年前病的那個,現下如何了?”

初瑜嘆了口氣:“也難為她,這也將兩月了,雖說算是挺過來,但是身子也糟蹋的差不多了,還需好好養著。初瑜還想同額駙提呢,若是江寧來人接五兒,讓玉蜻她們四個也跟著回去。”

其實,曹颙方才是想提起曹頤的,但是想起這個妹子,心裏就有些窩火,話到嘴邊又改了口。

“那丫頭人品如何?還專程在二弟的信裏提過萍兒之事,到底是成心搬弄是非,還是無意說漏嘴?”曹颙問道。

初瑜思量了一回,搖了搖頭:“二弟又不在,還沒到需要她攀高枝兒、鬥法之時,若說是成心搬弄是非也說不過去。想來是無意聽玉蜻說知,想要在二弟面前賣好,方在信中提起吧!瞧著她素日行事,雖說機靈了些,不如玉蜻忠厚,卻也算是本分,沒有什麽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