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迅雷銃

從地面上很難看清楚紅衫軍營地外圍的篝火正好形成一個“T”字形,但是在空中就能看得很分明,這是紅衫軍空降場的標識,飛艇懸停在空降場上方,便開始空投物資。

無數白色的降落傘和雪花一起從空中飄下,重重的砸在地上濺起一團雪霧,每個降落傘下面都拴著一個長方形的木箱子,箱子外面用鐵皮箍了三道,堅固異常,撬開箱子後能看見裏面裝著五支精致鋥亮的新式火銃,箱子底還墊著簡明版的說明書,上面沒有字,只有圖解,就連不識字的士兵也能根據說明書操作這種新式火銃。

除了火銃箱子,還有盛滿子彈的彈藥箱,外面同樣用鐵皮箍著,裏面是蠟紙包裹的子彈,每十二發一小包,可以直接壓在這種新型火銃的彈匣裏使用,木箱子上用黑油漆標明了火銃的名稱,乃是欽定天啟十四年式兵部監造迅雷銃,用藏在銃托裏的管狀彈簧彈匣供彈,可以裝填七發子彈,火力持續性比原來最先進的轉輪五連發要強。

迅雷銃是劉子光從北京帶回來的人才戴梓研制的,從研發到定型不過幾個月時間而已,這裏面既有戴梓的奇思妙想精心設計,更有大明堅實的金屬化學工藝作為依托,若是沒有合適的鋼管,無煙火藥,即使如戴梓這樣的巧匠能人也難以設計出這樣精妙的火器。

劉子光也是第一次拿到迅雷銃,他愛不釋手的把玩著這支利器,胡桃木的槍托,黃銅的機匣,精鋼的銃管,還有鋒利的刺刀,通體上下閃耀著文明的光輝,銃托裏可裝雙排七發定裝零點三寸口徑的子彈,每次扳動扳機護圈下方的壓杆,就可以迅速地退殼上彈,動作一氣呵成,快捷無比,而且射程和威力都很不錯,所以被兵部軍工署那幫學究命名為迅雷銃,倒也名副其實。

原本紅衫軍裝備了兩種火銃,一種是步兵用的單發擊針火銃,這種武器的優點是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缺點是射速慢,打一發得裝一發,還有一種是騎兵用的五連發轉輪馬銃,這種武器雖然可以裝彈五發,但是由於轉輪的天生缺陷,轉膛和銃管之間的氣密性問題無法解決,所以射程和威力都受到限制,無法全面裝備部隊,而迅雷銃則同時解決了這兩種武器的缺點,既保證了火力持續性又保證了射程和威力,如果非要指出缺點的話,那就是分量稍微重了些,每支迅雷銃重達八斤,可是瑕不掩瑜,這支火銃必然將在歷史舞台上占據相當長久,相當重要的位置。(就是著名的溫徹斯特壓杆式連發槍的中國版)

運輸飛艇並沒有配備炸彈,投下給養乘著夜色離開了,天寒地凍,西夏人的斥候在風雪中也沒發現明軍陣地上的變化,他們在忙碌著準備淩晨時分的進攻,雪紛紛揚揚下了一夜,在地上積了厚厚一層,人和馬一張嘴都是一股熱氣,久居西域苦寒之地的西夏兵們一邊談笑風生,一邊給戰馬的蹄子上裹著破氈片,以防止馬蹄在冰面上打滑,今夜氣溫驟降,活活能把人凍死,想必那些漢人早已經凍的伸不出手來了,待會沖鋒過去怕是不會遇到像樣的抵抗了。

五更時分,天還是黑漆漆的,西夏軍的騎兵悄悄完成了集結,數萬騎兵聚集在白天用死人堆出來的通道前,竟然沒有發出任何聲音,等到東邊出現一絲魚肚白的時候,丹濟拉一聲令下,萬馬奔騰,西夏軍發動了最後的沖擊。

白天已經消耗了整整三萬人,紅衫軍挖的戰壕都被填滿了,真可謂屍橫遍野,慘烈至極,想必敵人的彈藥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淩晨是人最感到疲乏和寒冷的時候,而微弱的光明又不會導致己方的誤傷,所以丹濟拉才會選擇在這個時間總攻。

雪地厚實,早先落地的那些已經化成了冰,西夏戰馬蹄子上都纏了防止打滑的東西,成千上萬的戰馬踏著積雪而來,騎士們身著帶著長長出風的皮袍子,威風凜凜,皮帽子兩側垂著狐狸尾巴,更顯英姿颯爽,馬刀雪亮,長弓在手,一同驅動坐騎,從小跑轉成快跑,然後變成狂奔,兩軍相距不過數裏之遙,雖然有些積雪但也不至於影響馬速,西夏騎兵迅速接近了紅衫軍的大營,只見營壘中一片死氣沉沉,連個人影都沒有。

想必南蠻子都凍死了吧,跑在前排的騎士們這樣想著,這種想法讓他們感到有些喪氣,哪怕唾手可得的勝利也無法彌補這種不能暢快淋漓的砍殺敵人的遺憾。

騎兵如潮水般迅速接近明軍大營,忽然從前方的雪地中忽然冒出來一排步兵,端著火銃向騎兵大隊射擊,這種射擊和以前那種步兵輪流射擊有所不同,似乎他們的子彈無窮無盡似的,每個人都在瘋狂射擊,彈幕鋪天蓋地而來,第一波騎兵當場栽倒,人血馬血流淌在雪地上,很快將雪融化掉,變成血紅烏黑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