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馬鷂子(第2/2頁)

周培公拿得聖旨確實是真的,正兒八經內務府監制的玩意,但又不是從北京發出的,劉子光隨身帶著幾十份這樣的空白聖旨,連共榮皇帝的玉璽他都隨身帶著,隨時可以炮制出如此這般的聖旨,封官許願更是隨心所欲,什麽黃馬褂頂戴花翎的當不要錢一樣胡亂往外扔,就是太子少保這樣的頭銜在劉子光這裏也一錢不值,見人就送,反正是大清的官嘛,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東西,不值錢的。

劉子光覺得不值錢,那些清國的大臣和將軍們可當成了寶,只要有了這份聖旨,他們背叛康熙就有了正當的理由,從無恥的叛臣變成了尊崇正朔的忠臣,這是原則問題,也是良心問題,馬虎不得的,至於這個共榮皇帝到底是不是真能代表大清,就不是大夥關心的問題了……

王輔臣自認一生忠勇,生怕留下什麽汙點被後人詬病,他自持武功高強,若是登州敗局已定,就是殺出一條血路來也會單槍匹馬逃回真定,但那樣損失太大,手上的兵馬都敗光了怎麽向洪大帥交代啊,周培公的到來給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倒向共榮皇帝不算是叛變嘛,山東戰場的局面已經改觀,再打下去也不是辦法,這樣的收場對大家都好。

等了半日,忽然有兵來報,登州城門開了,周培公和王輔臣攜手出城來降,眾將趕忙大贊劉大帥神機妙算,劉子光哈哈大笑,得意非凡,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兵家的最高理想,他連下兩城,迅速瓦解清軍在山東的盤踞,確實很值得驕傲,此時劉子光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有留上幾縷胡子,在這種時刻捋一捋下巴上的長胡子還是很拉風的。

“眾將,隨我出寨迎接。”劉子光一抖披風,帶領部將走出營寨迎接王輔臣部。

王輔臣和周培公是洪承疇手下哼哈二將,一個以勇猛見長,一個以智謀見長,現在兩個都歸降了劉子光,如何不讓他解氣,洪承疇你這條老狗,不是橫行山東還奇襲南京,攪得老子睡覺都不安生麽,現在報應來了,把你左膀右臂都給折了,看你以後拿什麽打仗!

正想著呢,降將已經到了近前,王輔臣以下三十多名千總以上軍官,都把辮子剪了,手捧著帽子走向明軍大寨,一路上壕溝都用木板子搭起了小橋,不用爬高上低的,王輔臣用一名將軍的眼光仔細打量這些壕溝,不禁暗自誇贊,土工作業真的沒的說,壕溝又深又寬,四通八達,城頭上的火力傷不到他們,也看不見他們的行動,而且明軍的精神面貌很好,盔甲兵器精良,火器配置比弓箭多出三成,真這麽圍困下去登州只有死路一條。

走到營壘前,只見一紅袍小將如眾星捧月一般站在一群大將之中,正笑眯眯地看著王輔臣,王輔臣大驚,難道此人就是名滿天下的大帥劉子光?看起來不過二十五六歲,和自己手下把總千總差不多的年紀而已,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啊。

走到近前,王輔臣一撩袍子,納頭便拜:“末將大清山西提督王輔臣,拜見上國元帥。”

劉子光給共榮小朝廷的定位是大明的臣屬,大明的官員遇到清國的官員是見官大三級,即使明軍一個千戶也要比清軍的參將大,所以象周培公這樣聰明的人就不提自己在清國的職務,含含糊糊的見人一拱手也就過去了,他們想的是怎麽改換門庭,從靖國軍變成正兒八經的明軍,最好能當紅衫軍,那就等於後半輩子有了保障了,像王輔臣這樣還把清國的頭銜掛在嘴上的確實鮮見。

王輔臣這麽一說,劉子光就覺得有些不爽,而王輔臣後面的話更讓他吃驚。

“末將有三個不情之請,還請大帥首肯。”

“哦,王提督有什麽請求,盡管說。”

“末將一不願與洪老師為敵,二不想領兵進攻真定,三想替故主求個人情,請大帥留康熙爺……一條性命。”

聽了王輔臣的話,劉子光的臉色當即就變了,嘩啦一聲將披風一甩,背對著王輔臣喝道:“大膽!你有何資格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