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宣戰

劉子光正愁沒有由頭出京躲避柳如是呢,大好的機會就上門了,而且這回不出去還不行呢,大明朝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國家同時向朝廷遞交了戰表,一場空前的大戰即將展開。

遞交戰表的分別是西夏,滿清和高麗國的使節,和著他們來參加皇太後冊封大典只是順道而已,主要是來宣戰的,不過人家倒是很懂得規矩,先禮後兵,把儀式參加完了才遞交戰表。

滿清是大明的死敵這個不消說了,康熙小兒都被劉子光毀容了,這個仇恨是無論如何化解不了的,一場戰爭在所難免,至於西夏和高麗,雖然並未和大明發生過慘烈的戰爭,但也是潛在的威脅。

先說西夏,這個名字是大明人叫的,人家自己可不這麽稱呼,正規名稱是大夏汗國,既有正統王朝的特色,又有蒙古人的味道,沒錯,西夏正是蒙古人為主體的王朝,他們的汗王名叫噶爾丹,是一位傳奇人物,從小曾赴吐蕃佛國當小活佛,當他的部落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發生內訌,其兄僧格被殺後,噶爾丹毅然還俗返鄉,率領僧格的舊部與敵人展開激戰並且大獲全勝。

噶爾丹雖然出身喇嘛,但是極具軍事才幹。凡遇戰事,他戰略戰術得當,指揮果斷,無所畏懼,身先士卒,奮力拼殺;所以每戰必勝,自己則“身不著一矢”,由此樹立崇高威信。他還俗的目的不僅僅是為僧格報仇,更在於締造一個如成吉思汗時期那樣的不依附於任何政治勢力的統一蒙古帝國。所以他采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對周圍的小部落發動了一系列的征服戰爭,不斷壯大實力。

當滿清入關,中原大地一片戰火的時候,西域也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中,強大的準噶爾部得到了吐蕃國的大力幫助,金輪法王賜噶爾丹以“丹津博碩克圖汗”的稱號,而噶爾丹的政權也開始以“準噶爾汗國”的名字自稱。

但噶爾丹並不願意當一個個小小的汗,他的志向比雄鷹的翅膀還要高,他一方面繼續爭取吐蕃的援助,並且在統治區域內實行吐蕃黃教,另一方面又大力開展與東方的貿易來往,不斷獲取漢人統治地區的優良鐵器、茶葉、布匹、糧食、先進技術等等,陜西就是他的良好合作夥伴,噶爾丹甚至為了保證這條渠道的暢通,派遣了一部騎兵幫助陜西巡撫周正隆抵禦了滿清的進攻。

得到了先進漢族文化滋補的準噶爾汗國開始經營天山以南的回疆和更西的地區,噶爾丹親自率兵占領哈密、吐魯番,然後一直向西打到裏海,連年輝煌的戰績給準噶爾部落帶來了眾多的土地、人口、和財富。

這時期準噶爾汗國的遊牧地,北達阿爾泰山,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哈薩克人的廣闊遊牧區,東至葉尼塞河上遊,還統治了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勢力所及達中亞的撒瑪爾罕、布哈拉、烏爾根齊地區,儼然成為中亞地區的一大強國。

羽翼逐漸豐滿的噶爾丹開始將眼光放到了富庶的東方,他雖然是喇嘛出身,又是遊牧民族,但對漢人文化非常向往,手下收羅了眾多漢人謀士和工匠,並且改國號為夏,自封為夏朝皇帝,此夏和宋朝時期黨項人建立的夏朝不同,與三皇五帝時期的夏朝才有點聯系,噶爾丹以中華文化為正朔,國內的建築和官制都采取漢制,重用漢人,意圖東進謀取天下。

此時滿清已經收服了北蒙古的察哈爾部和科爾沁部,滿蒙一家親,而且清朝的太皇太後本身就是科爾沁部的公主,所以和夏朝勉強算得上同文同種,以前雖有小摩擦,但在利益面前大家還是能坐到一起來談談的。

漢人的國家歷來是遊牧民族眼中的大肥肉,南明也不例外,尤其是最近幾年,南明的經濟發展迅猛,海外貿易賺了大把的銀子,尤其是江南的土地,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氣候也很適宜,在苦寒之地打拼慣了的英勇騎士們很需要這樣一個溫暖的地方清洗他們的戰靴。

隨著皇帝噶爾丹陛下的戰略重心東移,夏朝的首都也遷到了距離西安不遠的蘭州府,噶爾丹在寧夏會見了滿清的使者,商討了天下大事,一致認為針對南明的戰爭迫在眉睫,因為明朝最近連續打贏了國外國內的幾場戰爭,元氣大大恢復,士氣也很高漲,在不遠的將來必定會發動北伐或者西征,與其等著明人準備充足以後發動戰爭還不如主動出擊,將戰爭推進到敵人的國土內。

聽說最近一段時間明朝出了好幾位猛將,還發明出先進的武器,這讓噶爾丹不敢掉以輕心,要知道當年元朝滅宋可是費了老鼻子勁了,漢人的頑強不可小瞧,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他選擇了和滿清結盟,一同滅明。等滅了明朝之後嘛,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夏朝軍隊強悍,人數眾多,除了蒙古人以外,還有許多凹眼高鼻的異族人,都是從西域強征來的士兵,他們多是遊牧民族出身,身體耐受力很強,再加上連年征戰,經驗豐富,戰鬥力非同小可,氣勢更是連戰連敗的滿情人所不能比擬的,以至於當滿清特使明珠大人在檢閱了西夏騎兵之後有些懷疑和西夏結盟是不是個錯誤的決定,看這個樣子,似乎應該和南明結盟共抗西夏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