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滕王閣內認義父

大軍已經進入江西境內,這年頭根本沒有什麽像樣的道路,只有商旅馬隊走出來的小道,部隊前進必須依靠當地的向導指引,正所謂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劉子光的五千五百人馬雖然不算浩浩蕩蕩,但也能在這野花爛漫的田野上走出一條像模像樣的路來。

先鋒一千人在前面開道,劉子光的中軍三千人隨後跟進,炮車的車轍印深深的嵌在地上,此次作戰沒有太多的大炮做火力支援,依然是平定武漢時候的十門炮,只不過炮彈和火藥得到了補充,炮車由兩匹騾子拉著,碰到泥濘或者上坡還得士兵們幫著推,當兵的們扛著紅纓槍,頂著遮陽的鬥笠,背上掛著鐵盔,沒精打采的走在烈日下,軍官們騎在馬上,也被太陽曬的頭暈眼花,夏天行軍打仗就是辛苦啊。

軍官們很想建議大軍停下來歇息片刻,可是看到大帥衣帽整齊的端在馬上,矗立在小土坡上威嚴的看著軍隊挺進,又都不敢說話了,三伏天的氣候,劉大帥穿著全套盔甲,外面還罩著紅袍,佩刀弓箭火銃一絲不苟的掛在身上,人家貴為一等候、西南督師都沒叫苦,他們這些年輕的軍官又怎麽好意思說苦說累呢。

這些軍官不知道的是,劉子光特殊的身體構造根本不怕酷暑或者寒冷,別說是這樣的三十七八度的小兒科溫度了,就是把他丟到太空裏經受溫差幾百度的氣候也沒問題。劉子光不是故意不讓軍隊休息,而是他覺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些壯丁們沒有經受過嚴酷的訓練不能成為合格的軍人,既然沒有足夠的時間訓練他們,那就在行軍和作戰中訓練吧。

士兵們大部分穿著簡單的鎧甲,鐵盔基本上每個人都裝備了,鐵甲只是護住關鍵部位而已,時間倉促裝備還不是很到位,劉子光要求補充的大炮和火銃都沒有運來,這也難怪,京城兵工廠產量有限,擊針火銃工藝復雜,子彈的生產一過於繁瑣,只生產了一千支裝備了大內侍衛、南廠番子、部分紅衫團精銳士兵之後就暫停生產了,現在主要生產燧發火銃,但就是相對簡單的燧發火銃也要優先裝備禦林軍、山東前線的禁軍等單位,怎麽也輪不到湖廣的這些壯丁啊,所以劉子光只能依靠這些拿著大刀長矛的農民去打寧王。

要說寧王的裝備也不比劉子光的壯丁們強多少,依然是刀槍弓箭那一套,不過人家好歹訓練了好幾年,而且在軍閥之間的沖突中見過血,也算是百戰精兵了,就是不論質量比數量,也要強好幾倍,據說寧王養了十幾萬人馬,再加上左夢庚投靠過去的兩萬余人,至少有十五萬人,合成三十個人打他們一個人,這仗,沒把握。

可是劉子光依舊信心滿滿,寧王的地盤處於包圍之中,直隸、福建,廣東、湖廣都是朝廷或者親朝廷的省份,這些年來沒有動寧王不代表動不了他,飯總是要一口一口吃的嘛,這不是解決了左良玉就輪到寧王了嘛,劉子光已經傳令給福建巡撫,廣東巡撫,讓他們派兵北進施加壓力,同時讓吳三桂調出一萬人馬助戰,寧王面對四面之敵,敗北是遲早的事情。

寧王朱常匯可不這麽認為,他覺得現在天下大亂,朝廷積弱,正需要一個有魄力的君主來一統天下,自幼文韜武略皆頗有天賦的自己有義務,有責任擔起這個重任,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他已經籠絡了一大批死士,儲存了巨量的糧草兵器,軍餉食鹽,而且慢慢向周邊省份滲透,他的計劃是侵吞福建廣東,利用這兩處的市舶司增強經濟實力,然後效仿當年的燕王,隨便找個由頭揮兵北上清君側,至於到底清誰則看當時的形勢而定,如果是前兩年就是清幹預朝政的太後、情目無皇權的九千歲,現在嘛,自然是清腐敗的東林黨了。

當年燕王面臨的局勢比寧王還要嚴峻,被監視居住,剝奪兵權,現在朱常匯的形勢好多了,兵強馬壯士氣正足,湖廣發生的事情他一直在注意,他知道,朝廷要動手了。

沒有半個月左氏政權就覆滅了,十萬大軍煙消雲散,左夢庚帶著數百戰船兩萬殘兵敗走漢陽,一路南下,在鄂州黃石又敗了幾陣,終於走投無路,投入了寧王的懷抱,寧王控制下的九江也是長江上的一座重鎮,從九江到南昌之間有鄱陽湖,贛江水道,軍令傳達和兵力投送都很方便,左夢庚為了表示誠心,撇下部隊只身來到南昌拜見寧王。

接見在滕王閣進行,寧王是個雅人,滕王閣已經被他歸到自己的私產裏面,成天在這裏舉行酒宴,招待那些門客,左夢庚好歹是湖廣有名的儒將,在這裏招待他很合適。

左夢庚痛哭流涕表達了對朝廷無故誅殺父親,清剿自己部眾的憤慨,並且請求寧王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