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洪承疇

北京城內一所龐大華貴的府邸裏,一位老人正在書房裏沉思,他正是當朝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洪承疇。

洪承疇是繼範文程後的滿清第一漢臣,他是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萬歷年的福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舉人。次年的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後來從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做起,歷任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後擢升浙江提學僉事,以才高識士,所選人才皆俊奇,為朝廷所器重,兩年後升遷兩浙承宣布政左參議。再五年後升陜西督道參議。

時值明末政治腐敗,農村破產,壓迫剝削日益加重,陜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先後起義,陜西境內遍地義軍,更有一部份官軍邊兵,因缺餉嘩變,亦加入義軍,並成為骨幹。明廷令三邊總督楊鶴“剿撫兼施、以撫為主”。後農民軍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陜西總督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洪承疇斬殺敵兵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

自此洪承疇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先是升任了延綏巡撫,然後接替了上司楊鶴的位置,坐上了三邊總督的大位子,在他的帶領下,明軍頗有建樹,一度將陜西的叛亂打入低潮,一掃多年官軍之頹氣,就在即將剿滅起義之時,清軍犯邊,連下數城,明廷不得不將西線督戰的洪承疇調任薊遼總督,領陜西兵東來,與山海關、寧遠兩鎮合兵,共同防範滿清。

洪承疇是一位富有實戰經驗的統帥,他所率領的明軍,是分別由八個邊鎮臨時調集起來的。兵雖是精兵,但明末的將帥是驕橫出了名的,臨陣能否服從洪承疇的統一號令,這是洪承疇難以充分發揮指揮才能的最大障礙。

果不其然,明軍諸將不服號令,各行其事,一戰不勝利,便各懷去志,不待軍令就有數部乘天黑遁走,清軍趁勢掩殺,前堵後追。明兵兩鎮六總兵敗潰,十數萬人土崩瓦解,先後被斬殺者五萬三千多人,自相踐踏死者及赴海死者更是無計其數。剩下洪承疇帶領的殘兵萬余人,被清軍團團圍困在松山,餉援皆絕。

松山一直被圍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糧食殆盡,松山副將夏承德秘密叩請清軍,願拿兒子做人質約降。清軍應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疇被俘。

洪承疇是大明皇帝的肱股之臣,文武兼備,謀略過人,是不可多得的良才。皇太極為今後逐鹿中原計,一心爭取洪承疇歸順,以“滿漢之人均屬一體”的政策籠絡他,下旨以禮護送洪承疇到盛京,派滿漢文武官員輪流勸降,洪承疇延頸承刃,始終不屈。

皇太極得知洪承疇好色,每日派10多個美女陪伴,也沒效果。只好命最受寵信的大學土、吏部尚書範文程前去勸降,看他是否果有寧死不屈的決心。範文程至,洪承疇則大肆咆哮,而範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與他談古論今,同時悄悄地察言觀色。談話之間,梁上落下來一塊燕泥,掉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一面說話,一面“屢拂拭之”。範文程不動聲色,告辭出來,回奏太宗:“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

當夜,皇太極使出了絕招,讓自己的妃子——小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當今的大清朝太皇太後大玉兒攜人參湯到洪逆承疇的居所。見洪逆承疇閉目面壁,毫不理睬。大玉兒嬌嗔地說道:“洪將軍,您對大明江山如此赤膽忠心,實在令人敬佩。將軍即使絕食,難道就不喝口水而後就義嗎?將軍,您還是喝一口吧!”洪承疇望著這迷人秀色,聽著這溫柔勸話,聞著這誘人香味,頓時心神激蕩。麗人不斷勸飲,同時以壺承其唇。洪承疇不知這“水”是人參湯,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麗人又如此再勸,洪承疇竟連飲了幾口。兩人隧共赴巫山,顛鸞倒鳳。

隔日皇太極親臨太廟,洪承疇立而不跪。皇太極問寒問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即脫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疇的身上。洪承疇嘆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頭請降,隨即剃發易服,歸順大清。皇太極大喜,說:“我今獲一導者(向導),安得不樂!”委以洪承疇重任。後來洪承疇知道那天晚上陪了自己一宿的麗人是當今皇上最寵愛的莊妃,不勝惶恐,可是皇太極和莊妃待他態度如常,好像根本沒有發生此事一般。洪承疇越發感激,死心踏地為大清效勞。

洪承疇降清後,清太宗命隸鑲黃旗漢軍,擔任入關的急先鋒,洪承疇以“原官、司留任,不念舊故”為條件,招撫了大批明朝降官,減少了一定的流血,滿清入北京建立政權以後,他又建議清延采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獻計甚多,大多被順治采納,加以推行。他還建議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逐漸淡化滿漢之間的畛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