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北京往事(第2/2頁)

鱉拜的存在已成為皇帝權威的一個威脅,但鰲拜羽翼已成,措置稍有不當,可能就會激成巨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此時的大玉兒對這些問題已有了相當經驗。她悄悄關照性急的孫子,要他隱忍一切,同時不露痕跡地布置起來。

在姜戌、明珠等人的提議下,皇宮裏招募了一批十三四歲的宗室子弟,每天陪康熙讀書玩耍,這些少年閑暇時候就練習布庫戲,對於少年來說,喜歡玩這種摔跤遊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誰也沒有多想什麽。就在大家對宮廷布庫戲習以為常的時候;康熙元年秋季的一天,皇上宣鰲拜入宮覲見,鰲拜自持皇宮警衛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毫不在意的來到皇帝的禦書房,早已埋伏在周圍的少年們突然一擁而上,七手八腳把他擒住了,等到螫拜緩過神來,縱有過人膂力,都已無濟於事了。

鰲拜被擒,太皇太後緊急調派豐台大營的正紅旗、正藍旗部隊進京,和正黃旗鑲黃旗的人馬一起將京城控制住,沒有了鰲拜的正白旗部隊也沒有犯上作亂的勇氣,太皇太後也沒有追究他們的意思,一場風波就這樣不動一刀一槍的平息了。

鰲拜集團的覆滅,和太皇太後的英明領導,康熙小皇帝的大智大勇,滿漢年輕官員們的忠心輔佐、獻計獻策是分不開的,為了表彰這些年輕人,也為了給孫兒構建一個完美高效的官員體系,太皇太後將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放到了高位上鍛煉,姜戌就是在這時候以二十五歲的年紀出任的禮部侍郎,這批年輕人的上位,給北京滿清政權帶來了清新的氣息,先進的漢族文化被吸收利用,滿人的優秀傳統也加以保存,漢族的文化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文學經濟科學種種文明程度都是無法用簡陋的通古斯語言能學習得來的,所以滿清統治者幹脆放棄了滿語,學起了漢語,滿清入主北京十年以來,大部分滿族人都學會了漢語,這種以關外口音融合了北京附近方言的語言就形成了滿清統治下的官話,和南京的江淮官話遙相呼應。

在這群精英的輔佐下,小康熙從諫如流,減輕了對漢族人民的壓迫,除了還要強制剃發易服之外,盡量做些能消除民族矛盾的事情,比如允許滿漢通婚,啟用更多的漢族官員,表彰諸如嶽飛、文天祥這樣的漢族英雄,以顯示滿清統治者的寬宏大度和善解民心。

作為禮部侍郎的姜戌,在這個時機推出了自己多年以來的研究成果,他宣稱,滿漢絕非敵人,而是休戚與共的兄弟民族,中原農耕文化的漢族人是溫順的綿羊,是弟弟,遊牧文化的北方西方所謂的韃子是強健彪悍的狼,是哥哥,兄弟之間經常發生點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正是這種哥哥欺負弟弟的行為,鍛煉了軟弱的漢民族,致使漢文化不至於消亡,這絕對不是侵略,而是輸血,一次又一次的輸血,從秦漢到五胡亂華,再到蒙古人的鐵蹄踏遍全國,再到今天滿清入主中原,都是給漢族人輸血呢,正是有了這些彪悍民族的輸血,華夏文明才得以延續,疆土才得以擴大,要是沒有哥哥們的幫助,漢人早就退化成低等民族了,哪還會有這麽多的發明創造,文學巨著。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遊牧民族的狼文化。

謊言的可怕,往往在於他聽起來像真的,在滿清禮部的大力鼓吹下,這種狼和羊的說法居然被很多北方讀書人所接受,他們天真的以為如果自己也學到了狼性,就會和統治者平起平坐了,姜戌的著作甚至流傳到了南明,在士子中廣為流傳,這種離經叛道卻又看起來有些歪理的論點為大家津津樂道,姜戌儼然成為一代思想家,正是因為如此,滿清朝廷才會派他擔任使節,到南京商討議和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