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平叛(第2/2頁)

大宋皇室的人丁不算很興旺,嫡傳的一脈就只有女皇一個女孩子了,象趙靖,趙康這樣的世子只能算旁系,太平郡王是女皇不多的叔父之一,老頭子是水師出身,三個兒女都在軍中任職,家裏也養了不少武士,這場動亂爆發的時候,正好三個兒女都在家中,於是點起家丁,拿了兵器,騎了戰馬出來勤王救駕,一路從皇宮追到南門,這才追上了女皇的車駕。

皇室人員的忠誠度還是可以信賴的,郡王帶著三個兒女棄了兵器過來參見皇上,雙方見禮之後,迅速交換了看法,由於兵變部隊的口號很不明確,而且一上來就殺了很多老臣,所以很不得民心,就連身為青軍會成員的趙靖都很有些意見,郡王和趙婧趙康就更加憤恨了,表示堅決要和叛軍作戰到底,群王在水師中的威信很高,建議女皇不要出奔,只需在南城等候一段時間,等他和水師官兵取得聯系之後大局就能穩定下來了。

“好,朕相信你,朕決不離開京城。”恢復了平靜的女皇終於拿出了點君臨天下的派頭,決定在南城豎起大旗,號召各路人馬和叛軍作戰,劉子光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兩軍合兵一處,在南門城墻附近開始布防,城上的拒馬,沙包等物搬下來構建起了工事,女皇被請到城樓上躲避,臨走之前她好像想起來什麽,開口道:“朕封劉子光為招討大將軍,統帥各軍,務必殲滅叛軍,鏟除首惡。”

劉子光從明朝使臣搖身一變成了旅宋的招討大將軍,這速度著實有點快,不過有一個旅宋的官銜確實有助於他的行動,在場的人除了他一個是有豐富陸戰經驗的,其他人都是水師出身,所以女皇臨時下達的這個命令還是很有道理的,平常旅宋國的將軍掛銜都要樞密院同意的,可現在樞密院的人都死光了,皇帝的口頭命令就成了旅宋國的最高指示了,沒有人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質疑女皇的任命,大家都非常配合的站在劉子光周圍聽候他的調遣。

在劉子光的調遣下,探聽情報的斥候和聯絡水師大部隊的旗牌官陸續派出,還有鎮壓暴亂和收攏部隊的幾支小股部隊,都在以城南為中心的圓點向外輻射,一杆明黃色的皇旗在南門樓子上高高升起,代表皇帝在此,廣大旅宋百姓看見皇旗後,總算心裏踏實了一點,起碼皇上還在嘛。

說到底,這場兵變只是青軍會中一部分激進軍人鼓動起來的一次不成熟的運動,旅宋官場即使需要改革,也不用那麽暴力的方式來進行,青年軍官和上層之間的矛盾也沒有鬧到非要造反的地步,所以這場兵變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失敗,越來越多的兵變軍人的頭腦冷靜下來之後,便開始後悔自己的舉動。

南門方向傳來消息說,皇上已經收攏部隊開始堅守了,並且得到了明朝第一名將的幫助,對面的水師部隊還在施加壓力,大規模的戰鬥已經進行了兩次,雖然戰鬥力不如禁軍,但是人家畢竟占著道理,人數也多,這麽耗下去早晚是他們贏,更重要的是混亂的京城讓士兵們沒有心思打仗,他們在這裏自相殘殺,那邊馬來人在殘殺他們的父母百姓,這事也太荒謬了些。

當女皇方面和水師大軍取得聯系之後,大勢已去的叛軍終於打起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