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第2/3頁)

各種公文整齊的放在案頭,已經分門別類的區分開來,有其他衙門的正常來往文件,有番子們的搜集整理的每日最新情報,還有潛伏在各地的密探發來的例報。足不出戶,大明朝政治軍事經濟情況就能一目了然。

台灣鄭家的使者還滯留在京城,他們的和談條件在內閣商討了無數次還是沒有定論,就是一個字“拖”。

北方的滿清發生巨變,年輕的順治皇帝經受不住內憂外患的打擊,舊病復發,丟下一個八歲的孩子撒手人寰了,小皇子名為愛新覺羅。玄燁,在皇祖母孝莊和顧命大臣鰲拜的擁立下登上大寶,改元為康熙,對內大赦天下,免除山西災區的賦稅,對外以和談為主,據報已經派出了龐大的使團趕往南京。

韃子還想使緩兵之計。劉子光暗想,山東現在還是阮大鋮在當巡撫,山東眾軍將顯然對這樣一個弱勢的文官更加適應,生怕換來一個強硬的新巡撫而損害了自己的利益,所以袁崇煥也就沒有提議罷免阮大鋮,東林黨忙於其他省份的千頭萬緒,也暫時沒有精力管這一攤子。

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已經疏浚得差不多了,鐵路也在建設之中,秋高氣爽正是打仗的好季節,只要戶部的銀子能跟上,北伐隨時可以進行。

說道戶部的銀子真是令人頭疼,現在的朝廷是驢糞蛋子外面光,南方工業發達,經濟繁榮,可是朝廷卻沒多少銀子,看來銀子都落到那些掌握了經濟命脈的豪門大族口袋裏了,貪官們當然也從中分到了滿滿的一杯羹。這點劉子光很清楚,不說別人,就說利國鐵廠,去年賣給京城的一百套蒸汽連弩系統,連同安裝費一共是一百萬兩銀子,這筆錢還是自己掏要來的呢,這裏面的生產成本只有不到十萬兩,看起來利潤極高,可是光前期投入的打點費用就有三十萬兩,還有許諾事成之後給經手人的二十萬兩銀子,即使這樣,這筆生意還是有的賺,所以說,朝廷的錢是被資本家和貪官們瓜分了。

利國鐵廠這還算是不過分的正經生意,真正暴利的還要數海州、揚州的鹽商,海州黃家就是典型的例子,靠著九千歲的關系大撈特勞,這回錦衣衛去海州抄家,聽說收獲不小,以至於具體數字到現在都沒有報上來。

這回錦衣衛可算逮著了,劉子光遺憾的搖搖頭,查抄黃家的任務沒撈到時有些可惜,可是人家錦衣衛也要吃飯啊,有財大家發,這一點他還是很明白的,所以在皇上派差的時候並沒有和齊振銘爭。

要想充實國庫,還需從吏治入手,整頓了官僚隊伍,減輕了交易成本,使那些原本流入貪官口袋的銀子回到朝廷手裏,朝廷有了錢,就能收復失地,就能打下更多的領土,為大明的工業提供充足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使百姓更富,朝廷更強。

劉子光以前沒想到過這些高深的東西,可是現在位置高了,這些問題自然就擺到了他面前,不考慮也得考慮。

“從吏治入手,強國強軍,但願我的想法是對的。”劉子光不過是一屆財會大專生,對於政治經濟沒有太深的涉獵,只能憑借學過的政治課本上的知識來思考問題,不過他畢竟是來自於一個更加先進的社會,幾百年的知識沉澱還是很有作用的。看問題的思路也比同時代的人更加科學一些。

整頓吏治,先從鹽、鐵、織造入手,這三樣產業利潤最高、對稅收影響最大,換句話說是,就是明朝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GDP裏占的份額極大,鹽商的豪富和鹽運業的暴利全民盡知,一個巡鹽禦史一年就能撈百萬銀子,鹽商們富可敵國,一擲千金,簡直就是國家的大蛀蟲。

鐵,包含了利國鐵廠這樣的煤鐵一體行業、各地礦山的采掘業,還有像戚墅堰機器廠、武昌船廠這樣的制造業、運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大類,這類行業是社會進步的支柱,同時也是對朝廷損害最輕的,他們不像鹽商那樣靠壟斷吃飯,而是用自己的創造來獲得財富,對於打擊貪官,減少交易環節上多如牛毛的打點、賄賂,想必他們會支持。

還有就是江南的織造業,江南的支柱產業就是絲織業,織造局不僅管理官辦的絲織廠,還監督民間的絲織業,收取他們的稅金,蘇杭一帶的織造業及其發達,蒸汽驅動的先進織機多達萬張,綢緞通過海運到達外國,賺取的差價高達數倍,也是個油水足足的暴利行業。

江南織造涉及的層面相對簡單,可以先從他們入手,想到這裏,劉子光拿起硬筆,在卷宗裏江南織造總管曹寅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

看完這些,他又拿起一份南廠番子的密報,上面寫的是昨天京城各衙門發生的事,事無巨細都有記載,一目十行的看過去,忽然看到一條:巡城禦史屬下發現被人謀斃老嫗屍首一具,深夜借應天府仵作驗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