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回京。三足

本著決不放過一個壞人的原則,洪澤縣裏所有欺負過太妃母女的人都被抓了起來,縣衙基本上空了,除了幾個年老的門子之外,所以的衙役都帶著大木枷關在水師的戰船底艙,知縣大人早被除了烏紗,剝了官服和夏金鳳關在一起,夫妻二人都上了沉重的腳鐐,他們至今也不知道被捕的真正原因,還以為是招惹了鎮武伯。

縣衙暫時被直隸布政司的人接手,淮安知府也被摘了印信,等候都察院的進一步處理,曾經發過文書緝捕太妃母女的淮陰知縣也倒了黴,錦衣衛的人馬已經在趕往淮陰的路上了,馬文才馬財主家就不用問了,抄家滅門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一切都沒有驚動洪澤縣的百姓們,因為與之相比,本縣隱居著皇妃和公主的事情已經填滿了他們所有的注意力,偏遠的小縣城的百姓們終於也過了一把天子腳下的癮,華麗的宮廷儀仗足夠他們他們回味好多年。

太妃母女曾經住過的破院子被嚴密保護起來,作為本縣的文化歷史遺跡,周圍一早一木都不許擅自更改,這條小街也被更名為棲鳳街,以紀念曾經在這裏短暫居住過的兩位女性皇親。

水師的龐大船隊從洪澤碼頭起錨,浩浩蕩蕩向京城方向開去,到了太妃母女曾經住過的小漁村後稍事停留,皇帝和太妃、公主登岸祭奠那對曾經收留過他們的曾姓漁民夫婦,一座長滿了荒草的小墳塋上擺滿了祭品,綾羅綢緞紮制的花圈鋪天蓋地,皇帝親自手書了墓碑“大明義民曾氏之墓”,並著當地官府按照公卿的規格重新修建陵墓和祠堂。

小小的漁村沸騰了,奔走相告一個天大的消息,曾經在這裏住過的曾家母女回來了,原來這對母女並非北方逃難而來的難民,而是當今聖上的親娘和胞姐,純樸的漁民們不知道怎麽接待好,紛紛走出家門跪在地上恭迎鳳駕,太妃母女這可真算得上衣錦還鄉,看著曾經朝夕相處過的鄉親們,母女倆熱淚盈眶,急忙攙扶起眾人,共敘鄉情。

小漁村所有的村民都得到了皇上的重賞,綾羅綢緞、金銀珠寶自不用說,每家的小漁船都禦賜了一面三角形的杏黃旗,凡插此旗的船只,打魚不用交漁稅,過運河不用交閘口費,哪個不開眼的官差要是敢有不敬,直接拿大嘴巴抽他!簡單一句話,這個漁村所有的人,都是太妃的親戚,是皇親國戚!

辦完這些事情,太妃母女依依不舍的和村民們道別,再次登船前往京城。經過半天行駛,船隊經過瓜州入長江水道,逆流而上,最後達到京城水西門碼頭,碼頭上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禮部已經安排了歡迎儀式,萬民夾道將受盡磨難的太妃母女送回了皇宮。

皇宮中已經收拾好了兩所宮殿,宮女太監也都是精選的幹練之人,還是一幫魏忠賢搜羅來的宮中舊人跟著伺候,一幫人見到老主子又再陪著哭了一場,被關押在冷宮中的李太後聽說了這個消息,據說當天粒米未動。

皇帝的生母乃是先皇的妃子,如今歸來,封號便成了問題,冷宮中的那位依然占著皇太後的頭銜,為了大明朝的臉面不能輕易廢掉太後,暗地裏弄死也不合適,誰也不想現在弄個國喪出來,所以錢謙益為首的內閣為這個事很是發愁。只能先給南妃進一個南太妃的尊號,朱橙的長公主封號倒是沒什麽難度,畢竟先皇只有這麽一個女兒。

還有兩位恩人沒有報答,那就是曾經冒著生命危險救走太妃母女的韓素珍和曾經三次仗義搭救她們娘倆的劉子光。

韓素珍身為前東廠提督楊波的老婆,乃是帶罪之身,內閣經過一番商討,提議皇上先免其罪,再任命為宮中女官,誥命夫人就免了,這個折中的方案得到皇帝的首肯,韓素珍自然也沒有意見,當天就從鎮武伯府搬到宮裏去了,對於無兒無女的她來說,終老宮中未嘗不是一個極好的歸宿。

還有一個大恩人劉子光沒有賞賜,皇帝本想借著這個機會升劉子光作侯爵,但內閣認為不妥,鎮武伯見義勇為的行為雖然值得表彰,但是剛封了伯,這麽短的時間又封侯,未免速度過快,對鎮武伯的健康成長不利,朱由校被閣臣們磨得沒了脾氣,又換了想法要賜劉子光坐蟒袍,這蟒袍也分三六九等,一般的蟒袍是側面蟒,身子布滿袍服,稱之為過肩蟒,而坐蟒是正面蟒,是同等蟒袍中的頂級。這個想法也被內閣否決了,他們的主張是前十年閹黨後黨當政的時候,禮樂崩壞,蟒袍、飛魚鬥牛服發的太多,已經影響了朝廷的威儀,現在全國正在收繳並且重新稽核蟒袍,現在這個當口不宜背道而馳,發放尊貴的坐蟒袍。

朱由校急了,質問內閣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有功之臣就不賞了嗎?內閣振振有詞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大明子民的基本素質,不必為此大動幹戈,賞他幾匹綢緞業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