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民族英雄(第2/2頁)

一片悲聲響起,朝廷和聖上沒有忘記孫督師啊,今天終於能讓這位大英雄有一個風風光光的葬禮了。這都多虧了劉大帥啊。

劉子光拜完了孫承宗,移步來到旁邊的靈位,這塊牌位上寫著“大明山東左前鋒千戶八百烈士陳家輝之位”。千戶的銜是劉子光擅自給他加的,以後報給袁崇煥想必也沒什麽不可以。

據說陳家輝死的時候臉上帶笑,雙手十指插入了松壽的皮肉很深,他終於用英雄的行動換來了遲來的榮譽,能夠用自己的真名、能夠用八百烈士的稱號接受人民的祭拜,而且靈位就在孫督師的旁邊。

劉子光在陳家輝的靈前依舊磕了三個頭,陳家輝雖然只是一個斷腿的皮匠,雖然只是一個卑微的前明軍把總,可是他覺得這樣的身份完全當得起自己這個所謂大帥的三拜,如果沒有孫承宗和陳家輝這樣的人,那漢民族就完了,華夏文明就完了。

大帥拜完之後,眾將和百姓代表才開始依次上香,李巖不禁有些疑惑,難道這位劉大帥想借此邀買人心?難道他的志向遠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大?

※※※

第二天依舊在菜市口活剮孫之獬,已經半死不活的前知府大人昨夜被強制性的喂了一些稀飯維持生命,為的是這後面的二千四百刀能夠順利的進行,如果割死人就沒有什麽看頭了,小刀劉不負眾望,繼續施展玄妙的刀法把孫之獬兩條大腿剮成了骨頭架子,可是大血管被封住的。

孫之獬依然沒有死亡,還能偶爾發出一兩聲悲鳴。

交相輝映的是松壽肚皮上的燈芯燒得更旺了,親眼目睹自己成了油燈的總督大人把嗓子都嚎啞了,這種痛苦更多是來自心底深深的恐懼,還有什麽比看著自己的生命一點一點化成清煙更可怕的呢。

※※※

第三天是孫承宗和陳家輝出殯的日子,濟南城適時下起了春雨,淅淅瀝瀝的小雨和白花花的紙錢一起飄灑在悲傷的城市上空,萬民嗚咽,全城帶孝,孫承宗的靈柩用拉蒸汽大炮的馬車拉著,劉大帥和部下大將扶棺走在濕漉漉的石板路上,在泉城百姓的護送下把兩句靈柩擡到了大明湖畔的一塊風水寶地,這是陰陽先生特地選的位置,不但山清水秀還能保衛著濟南的北大門,和百八烈士殉國的地方非常接近。

石碑很高,墓地很大,是全城的石匠和泥水匠連夜趕工完成的,陳家輝被安葬在孫承宗墓旁,兩座墓碑上的刻字依然出自劉大帥(李巖)的手筆,字上特地鎏了金,彰顯墓主人的尊崇,紙馬紙人花圈擺滿了大明湖,披麻戴孝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孫承宗的墓地旁邊就是建設中的八百烈士陵園,這也是劉子光提出修建的,工程浩大暫時還只是起步階段,可是規模已經可見一斑,據說占地八百畝,石碑要八丈高,這樣雄偉的計劃也只有劉大帥這樣有魄力的人才能想出來。

孫承宗終於在十年之後得到了應有的厚葬,這種萬民送葬的場面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鐵衛和效死營的士兵,如果能像這樣死去,那人生還有什麽可遺憾的呢,孫承宗可能不好比較,但是八百烈士總能比一下吧,為了保衛人民犧牲,這樣的死法重於泰山,為了搶劫械鬥死掉,這樣的死法輕如鴻毛,這是大帥的原話,很值得玩味和深思啊。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

這是劉子光在墓前發言的最後一句話,這兩句不相幹的古詩被劉大帥硬湊在一起倒也顯得滿合適,被灌輸了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思想的士兵們仿佛被洗了腦,恨不得立刻有不開眼的韃子打過來,讓他們也過一把英雄的癮。

他們的想法很快就得以實現了,派出去偵查的探馬飛速來報,泰安方面有數萬大軍已經壓過來了,青州方向也有幾千人馬在朝濟南運動,如果不趕快溜走的話,一場大仗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