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國公府

從長江進入秦淮河水道,沿途可以看見定淮門,清涼門,石城門,然後才是水西門,高大雄偉的城墻仿佛一條威武的長龍,看不到盡頭似的朝南延伸,蔚為壯觀,頗顯南京帝王之都的氣魄。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把刀,城門底下走一遭。”彭靜蓉先念了一段童謠。然後開始講南京城門的名堂:“其實說起京師的城門,南京人可以掰著手指數出‘裏十三、外十八’。民間還流傳有城門名編串而成的順口溜:‘神策金川儀鳳門,懷遠清涼到石城。三山聚寶連通濟,洪武朝陽定太平。’這些城門自東南向西北順時針依次是:朝陽門;正陽門、通濟門、聚寶門、水西門;石城門、清涼門;懷遠門、儀鳳門、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這就是常說的‘裏十三’。‘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門,東面有麒麟門、仙鶴門、姚坊門、觀音門、佛寧門、上元門、滄波門、高橋門、上方門、夾崗門、鳳台門、大小安德門、大小馴象門、江東門。十三座裏城門,都與市內大街貫連,街道縱橫交織,主次分明,井然有條。城門與城池構成了城市的堅固防禦體系和便利的交通網絡。”

這丫頭簡直就是個活字典啊,不對,是移動版的搜索引擎。對於彭靜蓉的博聞強記,劉子光著實佩服,他沒有意識到的是,彭靜蓉的每一句話其實已經印在了他的腦海中,論起博聞強記,他那改造過的大腦可比最厲害的神童天才之類都要容量大得多,記憶力強得多。

水西門南側又一座水關,叫做西水關,和城墻東面的東水關遙相呼應,是秦淮河穿城而過,進入長江的關口,也是船只進入南京的要道,排隊等候進城的船只很多,感覺和塞車差不多了,因為有水師的官兵在進行例行檢查,所以行進的很慢,還好旁邊有碼頭,可以下船從陸路進城,這幾日乘船也厭了,正好下來換乘馬車,南京煉鋒號的老板早就預料到他們會在這裏下船,所以帶了馬車在這裏已經候了很久了。

劉子光一行人下船上車,從水西門進城,明輪船依舊排隊等候著。

小姐們坐馬車,劉子光騎馬,比較貴重的物品和隨身行李也放在後面的幾輛馬車上,來迎接的隊伍和劉子光的隨從,兩個小姐的丫環跟班們,一隊人馬浩浩蕩蕩走進水西門。

水西門的真正名稱叫做三山門,建有內甕城三座,門垣共四道,一道連一道的城墻,復雜的甕城,甕城的城門還建有閘樓,形成前後兩座樓。每座城門均設木質對開城門、上下啟閉千斤閘各一道。敵人進攻的時候,即使攻破城門進入了甕城,只要放下千斤閘,敵人就成了甕中之鱉了,任由城墻上的人宰割。

劉子光再一次被城墻固若金湯堅不可摧的氣勢和城門精巧復雜的設計震懾住了,一雙眼睛都不夠用了,守門的是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兵統領屬下的士兵,戴著鐵盔,挎著腰刀,身上只穿著號衣並不著甲胄,懶洋洋的站著,時不時地檢查一下路人,純屬做做樣子,形同虛設,水西門進出的人流量極大,雖然比不上正南的聚寶門,但是每天也有百牛千豬萬鴨,數不清的蔬菜果品運進城裏。

煉鋒號的人在前面帶路,自然一路暢通,車隊沿著秦淮河邊的道路前行,道路兩旁的酒樓茶肆裏坐滿了人,悠閑地吃茶聊天聽書。青樓妓院的樓上,艷麗的女子媚笑著招攬著過往的行人。道路上販夫走卒來來往往,騎馬的,坐轎的,挑擔的,步行的,摩肩接踵。一派大都市的景象。

這就是古代的京師,明朝的南京啊,劉子光一邊壓住心裏的激動,一邊默念著。這麽大的城市,怕是要有上百萬人吧。眼前的這一切比任何古裝電影都來的真實,假如能用攝像機把這一切記錄下來該有多好啊。

走過三山街,不遠處又能看見秦淮河了,這才是正宗的十裏秦淮鳳光,河道並不寬廣,河水清澈,河道兩岸,青樓林立,畫舫淩波,華燈燦爛,金粉樓台,鱗次櫛比。

繁華!除了繁華還是繁華,畫舫上傳來絲竹之聲,和沿街的叫賣聲,人喊馬嘶混合在一起,形成一首獨特的交響曲。

再往前就是夫子廟和江南貢院了,這可是天下學子們最向往的所在,通往飛黃騰達的場所,劉子光曾經看過的《儒林外史》裏面就寫著有個叫周進的老童生見了貢院居然發了癲狂,可見此處在讀書人心目中的重要性。雖然現在離秋闈的日子還早,但是有大批的秀才,監生還有各地的名士拿著家裏的銀子,常年居住在附近,或者待考,或者以文會友,結交官員名士。

人多的地方就有商機,夫子廟一帶的繁華到達了頂峰,商號雲集,茶館酒肆青樓數不勝數,一個賽一個的裝潢精美,門口都站著大批招攬客人的小廝。真可謂“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