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成功權臣

金宣宗終於大權獨攬,這是自蒙古人崛起之後兩代金國皇帝所沒能享受到的美妙滋味了。可惜的是好景轉眼即逝,他居然緊跟著就死了。

金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金宣宗在開封病死。縱觀他的一生,濃縮點就是他當皇帝的這些年,所作所為很有趙佶、耶律延禧當年的風采,一連串精彩的組合動作挖成了金國的墓地。

普遍意義的歷史評論說,他做了三件大錯事:

第一,放棄中都,遷都開封。這丟了女真人的百年基業,丟掉了可攻可守占盡地利的燕山山脈,直接把金國變成了北宋,蒙古鐵騎像當年的遼軍一樣千裏平川乘勢而下,金國注定滅亡。

第二,不打蒙古,反攻南宋。無可救藥的錢癆,不可思議的愚蠢,把本就有限的國力、軍力消耗在南方戰場上,與在西征中獲利巨大的蒙古相比,此消彼長,更注定了滅亡。

第三,封建九公。沒有比這更狠的自虐方式了,這時候怎麽就沒見著有漢人沖上去告訴他漢文化裏的核心經典“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呢?實事求是地說,這絕對加速了金國的滅亡。

鄭重聲明,上面不是我的觀點,是普遍意義上的、經過長時間驗證的、寫進教科書級別書籍的歷史觀點,我不想對之橫加指責,只想逆向思維一下。

不放棄中都,一直守,守得住嗎?蒙古軍當時已經把河北、山東全境殺光搶絕,四境汪洋,中都小島,要怎麽守呢?

放棄中都,注定滅亡;死守中都,轉眼即亡!

拆東墻補西墻,誰都知道這麽幹很傻。如果東墻不是自己家的院墻,拆之何妨,更何況宋、金死仇,根本沒有聯手的可能性。至於拋開一切,專心跟蒙古人死磕,這看上去很專業,可軍費哪裏來?女真人還保持著或者說急於證明自己仍然是東亞大國,可以隨時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並且還是和一直處於弱勢的南宋作戰,這有什麽不好理解的呢?

封建九公,史書給出的罪名是承認割據,集權不再,中原瓦解。這一點是千真萬確的。所謂的強權,從實質上看是凝聚在刀槍武力上,具體表現在政府機構上,卻牢牢地紮根在所轄區域內人民的心靈歸屬感上。

金身不破時,哪怕萬敵環繞,臣民們也覺得安穩,認可它的統治;一旦失敗,並且認栽,分割出一部分統治權,那麽立即樹倒猢猻散,甚至倒打一耙。

所以,有句治世名言大家一定要牢記:倒驢不倒架。

金宣宗死了,這個完顏被史書定義為把金國搞垮的人,而不是他的兒子金哀宗。這有些道理,也沒有道理,就像宋之滅亡,找原因能追溯到趙匡胤那兒,難道趙大要負全責?妙就妙在這個“全”字上,每個人都有責任,不過是多少而已。

金宣宗活得混亂,死時也糊塗,他的兒子們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宮廷大戲,才爭到了金國最後一位皇帝的寶座。

他有三個兒子,長子完顏守忠是皇太子,既然身為國儲,當然要承擔重任,被老爹留在了中都當字據,證明絕不放棄。幾個月後他從中都逃回開封,連嚇帶病,就此死去。這也算是為國捐軀,獎勵是國儲仍然是他家,由他的兒子繼承。

沒想到小孩子也死了。

剩下的是二兒子完顏守純,三兒子完顏守緒。按原則,嫡長子、長孫死了,繼承權在次子,可是三兒子得天獨厚,是被久不生育的皇帝養大的,所以後來居上,被立為皇太子。

這讓二哥非常惱火。

金宣宗死的那晚,皇太子殿下睡在溫暖的床上進入夢鄉,他二哥提前進入皇宮,封鎖宮門,只等第二天天亮矯詔,宣布合法地位。關鍵時刻,三弟醒了,帶著三萬東宮衛兵直闖宮門,把二哥囚禁,才登上了帝位。

金國皇位交替不久之後,長江之南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南宋的皇帝宋寧宗趙擴死了。趙擴的一生在這本書裏基本上沒有什麽交代。

要交代什麽呢?

趙構為萬世唾棄,是因為他有一個蓋世權臣秦檜存在。趙擴更上一層樓,前期有韓侂胄,後面有史彌遠,兩大權臣排排站,哪有他什麽事。

寧宗“寧”,真是大有學問,極其貼切。所以死也就死了吧,不解釋。而南宋在這段時間裏發生的事也很少,最刺激的也不過是幾個孩子爭糖果的故事。

頭一個孩子叫趙與願,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長子德昭的九世孫,入宮時年僅六歲。這個孩子先被賜名為,再更名為恃,又改名為詢。叫恃的時候被封為皇太子,到詢時結束。他二十九歲病死,謚號景獻,葬在杭州的太子灣。

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西湖太子灣公園所在地。

第二個孩子名叫趙貴和,是沂王趙抦的兒子,入宮時已在十五歲以上。少年人有了自己的好惡,早在入宮前就對史彌遠深惡痛絕。史彌遠迅速發覺後,安排了一個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