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趙構終於死了(第2/3頁)

如此避世遜位,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想開了其實也沒什麽,反正多年前曾經火熱滾燙的血早就冷卻了,何苦還挺在這個高位子上受苦受累呢?還連累子孫們到自然登基時早就是老頭兒了。

事實上,這時他的皇太子也真的不小了,是位四十九歲的—中青年幹部。

詳細說一下趙昚的家庭。首先他是位優秀的丈夫,罕見的程度和第二次統一中國的隋文帝有一拼。楊堅平生只有獨孤皇後一位正妻,所有孩子都由這一個女人生養,所以平時總是很得意地說,他家絕不會發生骨肉相殘的事兒,都是同父同母一奶同胞的啊!

趙昚也如此。

趙昚有三個兒子,都由郭皇後所生,分別是長子趙愭、次子趙愷、三子趙惇。趙昚稱帝之後,分別受封為鄧王、慶王、恭王。

自古立儲先嫡後長再賢。按這個順序,長子趙愭是當仁不讓的,可是南宋卻偏偏很長時間沒有皇太子。這事兒很反常,但也好理解,還是出於趙昚無可挑剔的孝順。

他不是趙構的親生子,在趙構的有生之年當皇帝都滿心愧疚,那麽再把皇位早早地傳給自己的兒子,還能以人類自居嗎?

趙昚的三個兒子就這麽拖著,個個從少年長到青年,結婚,直到趙昚的孫子出生之後,才算爭出個高低名分。那就是著名的南宋產房時鐘快慢事件。

那是在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七月初一。皇長子趙愭的長子誕生,鄧王府以公文的方式向朝廷申文報備,證明這個孩子是嫡長子的長子,即皇嫡長孫。

這是天大的喜事,且符合法定程序。

舉國即將歡慶,卻被突然打斷。三皇子那邊反對,說他和王妃李氏的兒子早在兩個月前就生了,連名字都取好了,叫趙挺,所以這才是皇嫡長孫。

可是為什麽沒向朝廷申文報備呢?面對這個問題,恭王府方面不予理會,而是抓緊時間在當天就把文件程序走完。也就是說,除非對比時辰,要不然這兩個孫子就是同一天出生的。趙挺無論如何也不比鄧王府那邊少什麽。

這只是開始。

要爭就爭個清楚明白。第二天秘書少監、恭王府直講王淮去見參知政事錢端禮。對,就是隆興議和時在前線把趙昚賣了的求和派大臣。那時南宋暫時沒設首相,他這個參知政事代行首相事。王淮對他說:“五月二十六日恭王夫人李氏生了皇嫡長孫,請討論有關典禮。”

錢端禮大怒!

宰相為百官之首,你這個小小的親王府管事居然敢命令我怎麽做,簡直大逆不道不知所謂!往小裏說這是狗仗人勢,一副親王家豪奴做派;往大裏講,這是在蓄意壓制官場,混亂宋室血統繼承,是欺君滅倫的重罪;再往近些說,就更讓宰相大人受不了了。

鄧王的夫人姓錢,錢端禮的錢,他就是剛生的那個孩子的外公。這個恭王府的管事居然要他去辦理拆外孫子台的文件,簡直是當面嘲弄,是可忍孰不可忍!

作為可以成功暗算皇帝搞垮本國戰備的知名壞蛋,錢端禮是很有內涵的。他沒有當面暴怒,而是把王淮帶來的申請文件留了下來,第二天上交給趙昚。他引用中國封建時代社會制度的最大基石《禮經》中的話給產房時鐘事件定性。

嫡庶之分長幼之序不可違。

在這條天地法規一樣的準則的壓制下,三皇子無話可說,他連同他背後的那位南宋最具傳奇性女士都啞口無言。錢端禮乘勝追擊,兩個月之後,把女婿扶到了皇太子的寶座上。趙愭贏了,皇長子成了皇太子,誰都挑不出毛病,連趙構都只能微笑鼓掌。

至此,南宋皇廷的配置終於完善了,太上皇、皇帝、皇太子、皇太孫,四世同堂個個健康,可以說是有宋以來最興旺的時候了。

再不像北宋時期的真、仁、英、神、哲五代君主,不是晚年發瘋,就是中年發瘋,不是晚年生子,就是中年無子。

這種局面持續下去,無疑會帶來長時間的穩定,這對急於振作的南宋、趙昚實在是太重要了,堪稱中興之必不可少。

可惜好景不長,只維持了不到兩年。時間定格在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的早春時節,皇太子趙愭替皇帝去原廟主持國忌日上香儀式。一切按規範進行,近中午時皇太子一行人回家,走到貢院,也就是每次科考的考場時出事了。

那天貢院的門前人山人海,堵得水泄不通。這一定是出了什麽大事,可對於皇太子一行來說,什麽事都沒有,只要前面的人堆裏沒有太上皇、皇帝這兩個人,那麽這條道必須迅速為皇太子讓開,所有人一律閃在路旁躬身避道。

這是帝國的鐵律,所以皇太子儀仗裏的執金吾舉杖呵斥,做得理直氣壯。卻不料一下子捅了馬蜂窩,對面那群人居然沖了過來,把皇太子的車駕團團圍住,連吼帶推,讓太子殿下瞬間陷進了暴動般的激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