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最傳奇將軍(第4/7頁)

這就是結局。

李顯忠歸宋,先是吳玠接見,再是趙構接見,得到很多的歌頌和肯定,比如“忠義歸朝,惟君第一”;比如他的名字,從這時起,他才叫李顯忠;比如在鎮江府有了大批的賜田……李顯忠的軍籍、轄區在淮南西路一帶,具體隸屬於張俊部下。

淮南西路是金軍南下最頻繁的地段,張俊是南宋中興將領中最油滑的一位,兩者加在一起,就注定了李顯忠在南宋早期軍事生涯的尷尬。

他有大把的交戰機會,卻總是被限制。有時眼看著金兀術在周邊晃來晃去,卻沒法做出反應。他—得—聽—命—令。

第二次紹興議和成功,南宋殺嶽飛、禁韓世忠、收兵權散家軍。在這一系列舉動中,說實話,李顯忠本是受益者。他是張俊的下屬,是唯一被提拔的軍方主管的屬下。他本人在趙構老娘回江南時覲見了一次,加封到保信軍節度使、浙東副總管,可以說是軍區副司令員了,前程無限遠大。

可惜,他仍然時刻想著和金國人死嗑。

李顯忠是老軍務,宋金戰場的死穴在哪兒他非常清楚。從川入陜,或者由陜入川,這決定著中原大江南北的國運走勢。

這是中國古代戰爭的鐵律。

他的仇家在陜西,他要回去殺完顏撒離喝。為此他精心炮制了一個作戰計劃呈上去,準備國恨家仇一起報,兩全其美。

當時秦檜還活著呢,趙構也正不死萬事足,李顯忠突然搞了這一出,實在是站到了國家民族的對立面,成了現行的破壞社會安定團結的罪犯。

李顯忠被剝奪了一切軍職,只掛了個宮觀使的閑職,下放到台州居住。等他重新復職時,已經另換了一片天地,秦檜死了,趙構老了,完顏亮上位,南侵開始。這時南宋才重新想到了他。在完顏亮主力大軍開動之前,李顯忠到了淮河前線。

第一戰,李顯忠率兩百余名騎兵與五千金軍遭遇於大仁洲,關西將軍勇不可擋,首戰大勝。之後金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開到,很快達到一萬。李顯忠稍有增援,卻難以相比。

還是寡眾懸殊,還是主動挑戰。遠離軍營十多年的李顯忠寶刀不老,率領騎兵沖擊剛剛渡過淮河的金軍。戰鬥從破曉時分一直延續到正午,李顯忠是愈久氣彌盛,“以大刀斫敵陣,敵不能支,殺獲甚眾,掩入淮者不可計”。給了完顏亮一個幹脆利落的開門撞山。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李顯忠之強,不下於中興名將,甚至個人之武勇要超過張、劉、楊、兩吳,直追韓、嶽。

只是在全局掌控上一直沒有體現出深淺來。

張浚主持北伐,李顯忠是他點的頭一員大將,也可以說是北伐的主將。而北伐大舉不能只靠一個人,張浚為他配了個副手。

邵宏淵。

邵宏淵是河北大名府人,早年是韓世忠的部下,在淮南東路一帶和金軍見過很多陣仗,不過真正露頭還是在最近幾年。

準確地說,是南宋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完顏亮南侵時。當時金軍的中路主戰場策略是兵分三路直擊江淮。

第一路由萬戶蕭琦率領十萬騎兵由花靨鎮出發,經定遠縣、藕塘關、清流關、滁州、真州,最後的目的地是揚州。之後奪取渡江口,襲擊建康,從而進占江南。

其他兩路跟邵宏淵沒關系,只說蕭琦。

蕭琦在金國眾多武將中名不見經傳,在《金史》中都找不著他,看資歷是原遼國貴族,蕭太後那邊的人,在金國勉強混上了個萬戶,是個很邊緣的人。可以說,要不是完顏亮把金國皇室殺得太狠了,搞得沒有人用,即使蕭琦再有能力,也輪不到他當中路先鋒官。

十萬金軍臨淮南,先是攻陷藕塘關。這在意料之中,可下一步蕭琦就讓人刮目相看,此人僅派出幾百名的騎兵去進攻滁州的西大門清流關。

想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時期一日一夜破清流克滁州,一共帶了五千精兵!可是時移世遷,現在的清流關與滁州堅城再不是從前那樣了,幾百名金軍騎兵便攻克了清流關天險,之後十萬金軍進迫,滁州守將不戰而逃。

滁州之後是真州。

欲抵真州,先過滁河。這條河的寬窄適中水流頗急,要過去是小有難度的。蕭琦站在岸邊正在想是找船還是拆民房搭浮橋呢,有個當地人主動過來帶路了。這人叫歐大,很好心地說沒必要又拆又建的,那樣耽擱的時間太久了,有條旱路可以繞過這條河,直抵真州。

歐大的表情很漢奸,蕭琦信了。

十萬金軍從竹崗鎮繞道過滁河,過河之後發現前方是六合縣—路是沒有錯,只是走了個弓背路,繞大圈子了。

蕭琦惱火沖天,很驚訝地發現南宋官方零抵抗逃跑之余,還有百姓敢阻撓金軍,他正猶豫著是要殺了這個歐大,還是將其當珍稀品收藏呢,前方來報,突然遇到了南宋正規軍的兇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