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嶽飛第四次北伐(第2/2頁)

吳璘以全家百口人的生命保證,一定要守住河池。至於下一步,就實在難說了。右護軍兵力如此分散,這時撒離喝突襲入境,已經談不上集結決戰了,吳璘只能盡力地拖住金軍,盡一切可能轉移物資人員進四川,保住蜀口一線。

之後,一部分右護軍回山原一帶竭盡全力拖住了完顏撒離喝,一連三天,他們頂住了金軍騎兵的無數次沖擊。其間他們被強攻,頂住了;敵軍繞到後方偷襲合圍,他們沖出了包圍圈;逃向渭州,被追擊,終於崩潰……這一戰撒離喝贏了,他可以喊出“我沒贏過吳玠,可我戰勝了右護軍”之類的話,可是他也消耗得很慘,被迫退回鳳翔休整。

河池訂下的計劃實現了,大部分兵力和物資順利地退回了蜀川。陜西卻基本上淪陷。

中原大戰即將全面爆發,西北被壓制在危險線之下。嶽飛就在這種局面中開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

這時,嶽家軍的總兵力在十萬左右,全軍分為十二軍,共有二十二名統制、五名統領、二百五十二名將官。其中正將、副將、準備將各八十四名。

王貴任中軍統制,張憲為前軍統制,分別為嶽飛的左右手。嶽飛不在軍中時,他們可以總攬軍務。徐慶、牛臯、董先是主戰力量,經常獨當一面。

嶽家軍幾乎全軍出擊,在韓世忠、張俊兩部還在集結待命時,已經兵分兩路,分別從信陽、光州兩個方向進入戰區。這時,臨安的傳旨人追上了部隊。這次的傳旨人是三大將各自的幕僚,分管嶽家軍的李若虛。

他帶來的聖旨激越昂揚,充滿了對金國的仇恨以及求戰欲望,甚至對戰術本身提出了要求。趙構希望嶽飛能在夏季完成進攻,別讓女真人等到秋高氣爽之時。

這真的很能提升士氣。

不過李若虛私下裏找到嶽飛,說皇上還有另一份口諭,口諭很短,只有九個字—“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

這意思非常明確,是告誡嶽飛別動輒就去前線搞事,找個機會撤回來是正經事。並且要體諒一下皇帝,之所以用了口諭,就是要保密。要以你自己的名義撤退,別讓本皇帝丟臉!

嶽飛沉默了,他該怎麽辦?無論他多麽想收復失地,殺盡仇寇,可他從骨子裏是無條件服從朝廷任何命令的標準士兵,那麽這時他是該進兵呢,還是該後退呢?

此情此事,是多麽錯亂,嶽飛在為家為國為趙氏征戰,趙氏卻在自縛手腳,阻止嶽飛的努力。並且是用隱晦的見不得光的小伎倆來暗示。

很幽默,又冷又黑色。

李若虛看不下去了,他解脫了嶽飛。他說:“我是傳旨人,這個責任我來擔當。你只管按正式的聖旨出征,至於別的,你根本就不知道。”

功勛卓著、光耀後世、激勵中華民族近一千年的嶽飛第四次北伐,就是這樣才得以出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