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45年無太子(第2/4頁)

一位開封府的推官參了自己的主官一本。說錢某辦事不妥,讓造謠者回到民間,等於支持造謠繼續造謠。

比如現在京城裏關於皇帝私生子的傳說就有了很多新版本。進入到彈劾程序,事情終於讓皇上本人知道了,那時仁宗還很清醒,他想了又想,20多年前和某個宮女……有點太久了,想不清哎。於是難題交給了一位傳奇性的大人物處理。

知諫院包拯包大人出馬。

地球人都知道,包拯辦案的力度空前絕後的強大。幾天的時間,事情就水落石出了。這個男青年姓冷,叫冷青,就是開封本地人。他媽媽的確曾在宮裏服役,出宮後嫁給了一個醫生叫冷緒。先生了一個女兒,第二胎才有了冷青。

冷青和家裏人不和,跑到江西廬山附近胡說八道,破壞生母的清白,和皇帝攪在了一起。至於那個和尚,他是第一個不明真相,胡亂激動的圍觀群眾。

案子大白,冷青被斬首示眾,宋朝的臣民們心情卻很復雜。說實在的,他們多希望這事兒是真的,一位健康的成年的皇太子憑空出現,是帝國最大的驚喜,誰管他是不是明媒正娶生出來的。人人都知道,現在的仁宗皇帝身世不就蠻曲折的嗎?

而且縱觀兩宋歷史,平空出現的皇太子是真實存在的。歷史證明,只要名份說得過去,一切都皆有可能!

回到原題,假太子上街事件後,立真太子的事就被提上了日程。前面說過,這是文官集團們所能做的有限幾件事之一,幾乎每個人都竭盡全力,使出了各自的絕招,來說服皇帝,成就這件“帝國最重大事件”的成功。

過程很精彩,有幾位中華歷史上的大名人露出了真實的本相。

第一個人叫範鎮,他不算很有名,相信千年之後沒多少人知道他的存在,可他在仁宗朝裏算個人物,起因在20年前的一次科考。

那時正是宋、夏戰爭開戰的前夕,王隨、陳堯佐、韓億、程琳、石中立等老人幫主政,那一屆的科考出現了醜聞,他們的大批親信子弟都考中了,結果大清洗,本來是禮部試第一名的範鎮被連累。到手的殿試前三名被剝奪,落到了第79位。

他本可以當場反對,但選擇了沉默。這種氣度和涵養讓他瞬間成名,每個人都牢牢地記住了他。這是條真理,人是必須成名的,不管你用什麽方式,什麽渠道成的名,只要有名,就有一切。

範鎮以殿試第79名的劣等成績進入官場,升遷速度卻非常驚人,十幾年之後,到了仁宗生病的這一年,他做到了言官的首領,成為宋朝的頂級官員。

這時要澄清一點,一個時代裏,不管有多少卑鄙齷齪、貪戀權貴的人,高貴清白的人永遠都是存在的,盡管很少。範鎮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科考時表現出的氣度貫穿了他的一生,甚至愈老彌堅,從輕視名位,到後來連生死存亡都不屑一顧。

只要他認為他做的是對的。

他在仁宗病剛剛見好時,沒跟任何人商量,就直接寫奏章,提議立皇太子,確定國家的接班人。他犯戒了,不僅得罪了皇帝,連中書省政事堂裏的宰相們都對他怒不可遏。

皇上的病還沒全好,你就不能等等?病人本身就敏感,再跟敏感的人說最可疑的事,你的腦袋進水了吧。將心比心,仁宗統治天下三十多年,恩德之厚古今第一,一旦病了,馬上就有人跳出給預備後事,忙著找接班人,換誰誰不急?這是什麽人心世道!

宰相們更憤怒。當時文彥博們剛剛搞倒了樞密使狄青,正是獨掌大權的時候,這樣重大的事,居然繞過了當家人,直接找大領導說事,你還把我們放在眼裏嗎?

更重要的是,誰告訴你的這事我們就不想幹了?!

職場裏最討人喜歡的,是預先幫助領導完成任務的人;最煩人的就是攪了領導好買賣的人。範鎮這人又犯了當年科考時的老毛病,只要他自己覺得這事兒行,那就這麽辦了。根本就不去想官場裏的各種規矩。

其實在他之前,以文彥博為首的宰執集團已經在做這件事了,很可惜,仁宗皇帝生病太突然,所有的步驟都被打亂。現在病剛有點起色,突然間範鎮就殺了出來。

不管結果怎樣,下一位皇帝的第一個提起人,就變成了範鎮!

想想陳執中這個官場低能兒是怎麽混上宰相的,就知道這份功勞有多大,身為現在的一把手,居然讓底下人打了埋伏,這個人無論如何都丟太大了。文彥博怎麽忍也沒忍住,派人把範鎮叫了來。

搞什麽,做這樣的事為什麽不先請求?

範鎮非常鎮靜。做這樣的事,我不計後果。如果先來請求,你們說不同意的話,這件事就不做了嗎?

文彥博滿肚子的話都被堵了回去。這就是官場潛規矩的致命傷,它是潛在的,這個世界雖然很大程度上,潛在的規矩更管用,可是畢竟生活在陽光裏。世界的主宰永遠都是拿得上台面的那一套,得守法,得公道,得有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