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得奸詐死成笑話(第3/3頁)

果然,李元昊拖了一夜,沒見到第二天的太陽。他死後沒藏訛龐以國相的權力,加寧令兩岔的唯一皇子身份,竊奪了西夏大權。從此這個國家就進入了一個噩夢般的循環怪圈。幾乎每一屆的國王都長不大,國家大權80%以上的時間都掌握在皇太後、皇後、外戚的手裏。

李元昊的直系後嗣們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究其原因,可以精確歸納為兩個字——“人品”。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李元昊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可惜同樣的戰鬥能分出不同的風格。這也就決定了他個人和他所創造的國家的命運。之前的例子,我們舉出李世民和趙匡胤。李世民掃平天下極其神速,幾大戰役幹凈利落,武功震動天下。所以唐朝的氣魄是驚人的,無論在哪方面,都是壯麗之美。

趙匡胤的強悍中有著平民的可親,他深深地懂得做一個平凡人需要什麽。所以宋朝得國很慢,終其一生都沒能恢復唐朝的版圖。但是每得到一片土地,都治理得細致入微,發展程度是李世民所不敢奢望的。這一點從他的戰爭手段就可以初見端倪,革五代之殘暴,創宋朝之仁德。這不是句空話。

以此回顧李元昊的一生,欺詐、殘酷,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成功不擇手段,於是他成功的成色也就沒法看了。有個結論是很精彩也很好玩的——他生前所有的努力,死後全都歸零。他所驕傲的,正是西夏所痛苦的。

他的成績,擊敗周邊所有種族國家。但是除了回鶻之外,他沒能壓服任何一個。這就是個嚴重的後患。你生前或許能維持住這種優勢,你死後呢?單以宋朝為論,他打了那麽多的仗,得到的比他父親留給他的遺產只多了個西夏國王的頭銜,除此之外,再沒其它。

而宋、夏關系卻徹底地破壞了,此後時好時戰,沒有半點的誠信概念。這是種進步,還是倒退呢?如果非得要強調獨立與尊嚴,那麽請問李德明,他的父親就一定比他差嗎?李德明當年一樣的關起門來當皇帝,宋朝使臣來了只是換下黃袍就是了。李元昊打了半天,和宋朝皇帝通信,還得自稱兒子或者下屬,哪有半點的長進?!

所以,要評價李元昊的一生,他就是個幸運的失敗者。他幸運地生在了一個集體圈養的時代,無論是宋朝、遼國、吐蕃、回鶻,都是強弩之末,不是強盛時期了,他只要早出生30年,或者晚出生70年,以他的性格和能力,就只是個笑話,他會死得非常難看!

理由之一就是吐蕃的贊普唃廝啰,他是吐蕃新生代結束混亂的一代領袖。只以河湟一部的力量,就讓李元昊幾乎輸光了家底。這就是他作為“軍事強人”的成色……不必再列舉了,我相信就連他的本國人都不會懷念他。

打仗打得國內饑荒,內部肅清又那麽殘酷,讓國人懷念他哪點呢?這真是個難題!好了,歷史終於翻過了這一頁,很沒意思的一個人,和一些很沒趣的操蛋事,悄悄地說,不再聊他,讓我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