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子在此諸神退位(第3/11頁)

禦史台裏的人不管這個,個個都是意志堅強的好同志,死個把人算什麽?馬上就有人站了出來,代替梁堅辦公。他們撲向了涇州城,向滕宗諒要自上任以來所有花銷的賬本,老實交出來!

滕宗諒的反應很絕,賬本……嗯,這個東西應該有,好像有,最近放哪兒來著?好,找到了,各位禦史請看,這堆灰裏都是。

他一把火都給燒了。

當場毀滅證據,還有比這更囂張的挑釁嗎?您至少給個面子,說丟了甚至某天寫日記沒紙借用了也成,可就是明白地告訴你,我燒了。

要說禦史台的人素質真的高,沒生氣,很安靜地收拾紙灰,返回京城,向皇帝報案才是最重要的。這回的成績真是更大啊!

現在稍停,來分析一下滕宗諒為什麽要這樣做。他真的是瘋了?不,從這件事上就更能看出來禦史台的人是不是“人”。滕宗諒悲憤到了極點,老子玩命打仗,你們在後方享清福,現在平安了,居然為幾個小錢來給我穿小鞋。

你們的工資和恩蔭,哪點不比我這幾萬貫多!

一怒之下,燒了賬本,我是沒法說清,那就不說了,隨你們怎麽辦。雙方都心知肚明,禦史台無動於衷,就是要黑你,你的痛苦就是我的快樂,這種快樂在宋朝一直都存在著,百年之後殺嶽飛時達到過頂點,歷史證明,從來就沒停過。

案子回到開封,擺在皇帝的辦公桌上。範仲淹坐不住了,他站了出來,給自己的同年加戰友說話。他以身家性命擔保,滕宗諒和張亢從來沒有貪汙過公款,他們花錢時,邊關的每一個士兵都看著,都花在陽光底下,沒揣進自己的腰包。

仁宗靜靜地聽著,他想著什麽,沒人看得出來。

另一邊禦史台中丞大人王拱辰冷笑,滕、張二犯證據確鑿,國家的錢不知去向,不是貪是什麽?尤其是態度惡劣,賬本都敢燒。長此以往,國家法律何在?人人效仿,我們禦史台還怎麽工作?陛下,您要讓不依法辦事,我從今天起就不上班了!

仁宗還在考慮,錢,在宋朝君主眼睛裏的地位,一般跟糞土差不多。從趙匡胤開始就隨便往外扔,主動往外扔,唯恐臣子們不要。這區區幾萬貫算根毛?但他一直在沉思,這個過程在史書中查閱,他堅持了近兩個月,直到慶歷三年的年底。

這期間範仲淹和王拱辰掐得你死我活,帶動著君子黨和禦史台兩大系統也水深火熱。但是很奇妙,掐得正熱鬧,只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突然間王拱辰率領禦史台迅速後退。大家撤,馬上閃,小心崩上一身血。

君子黨內部突然火並,其兇狠程度,讓禦史台這邊的人自愧不如。看人家,就是在邊疆混出來的,直接操家夥上,是軍隊出動耶——

這次君子黨的內訌很復雜,就像君子們的精神內核讓人捉摸不透一樣,這事兒在歷史上也說法不一。事情,起源於修一座城,名叫水洛城。

以最簡單的條理說明,就是有人要修,是陜西四路都部署鄭戩,具體的修城人是劉滬和董士廉。反對的人是涇州知府尹洙。

前面說過,宋朝對西夏人的一大武器,就是寨堡政策。不斷地修城,不斷地建堡,把防線逐漸前移,直到把西夏人的國土縮水,一點點地吃掉。這在後來被證明是非常管用的,西夏人的橫山山脈等屏障就都被宋朝給吞掉了。

那麽修城,有什麽不好呢?為什麽會讓在西北精誠合作,回到開封也結成一黨的君子們內訌呢?裏面大有文章。先從歷史上的一些很煽情的橋段說起。

主角是劉滬。

他是河北保定人,生於軍人世家。祖父死在了趙匡胤平定李重進的戰鬥中,父親一直駐軍西北,是代州、秦州的鈐轄。他最初隸屬於開封禁軍,和李元昊開戰之後,像狄青一樣被調到西北。某些資料指出,他第一次出頭露臉,是在任福兵敗好水川時,那時他率兵出擊,深入敵區200裏,擊破黨項諸族,開拓了水洛地區,穩定了局面。

這功勞可真是太大了,尤其是說他打通了渭州和秦州之間的通道,對整個戰局都有了重大影響。於是,他就請示了後來的四路都部署鄭戩,請求修建水洛城。

看這份資料,修建完全是好上加好,在最重要的地點建出一個固定的堡壘,無論對哪方面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那麽尹洙為什麽要反對呢?

這就要從內、外兩方面來剖析。其中的內,指的是鄭戩和範仲淹的關系,尹洙和韓琦的關系,韓琦和範仲淹的關系。一大串的關系裏就隱藏著水洛城事件的真正底蘊。

那個外部方面,就非常簡單,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水洛城是那麽的那麽的那麽的險要,幾乎不容不重視。誰要是忽略了它,簡直就是投敵賣國!但真的是這樣嗎?無圖無真相,只要翻開地理圖冊,它的“重要性”就呼之欲出,再沒有半點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