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李繼遷時刻(第4/8頁)

消息傳來,李繼遷有點懵。怎麽回事?宋朝人跑出城來野戰了?換我的糧草被宋軍打劫了?這個世界墮落了,我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打劫別人的糧草,宋朝人居然連點尊老的自覺都沒有!

但是他馬上就清醒了,長年打劫,糧草被斷之後得做什麽,他再清楚不過。立即後撤,他老老實實,以最快最乖的動作,從宋朝境內消失,跑回了黨項老家。

這就是李繼遷的真相,所有的癡心妄想只需要狠狠地迎頭一棒,然後就什麽都安分了。這之後,他記住了一個人名,以及曾經的八個漢字。

人名是曹瑋,不僅是他,連同他的兒子李德明都深深地記住了這個漢人將軍的名字;那八個漢字,就是隕石大哥的奇異紋身——“天戒爾勿為中國患。”

他決定了,此生真的再也不往南邊走,回頭,先把靈州城打通。那之後,天地將豁然開朗,他李繼遷以及整個黨項族人,就再不是以前局促在黃河岸邊上的一小撮流動的遊民了,他們將面對從來不敢夢想的廣闊天地……為此,他忘記了楊瓊,也不再想著曹瑋,靈州城成了他此後生命裏最重要的目標。

但是他沒法知道,他此生最大的劫數已經臨頭。在他縱橫黨項、宋朝邊界的這三個月裏,一直都有一雙蒼老、睿智的目光在遠遠地盯著他,注視他的一舉一動,分析著他的本性、能力,以及他以後所能達到的高度。

這之後,死亡的陰影就籠罩了如日中天的李繼遷。以後的歷史將證明,不管他怎樣的堅忍不拔,或者是兇狠狡詐,他都死定了,因為他的對手在某一方面超過他太多。

那是智慧,以及把人、事都一眼看穿的經驗。真正的高人,能看清楚下一階段必將成功的輝煌後面隱藏的是什麽,從而去決定,到底要不要這次成功。

但是李繼遷不成,他是一只狼,盯住了一塊肉,就算明知後面有著無數的陷阱、刀槍,他都要去搶!那樣才痛快。就這樣,當他轉回身去圍攻靈州城,滿足自己的美夢時,他的那個命中注定的煞星也默默地離開了宋朝的邊境,此人請求進京面見皇帝,把他的發現秘密呈報。

是張齊賢。

沒人忘記吧,他是怎樣起家的。他根本就不是呂蒙正那樣的讀書坯子,走進歷史,就是以實打實的十個條陳打動了趙匡胤,再有就是趙光義時期的代州之捷,那是軍功!

縱觀他的一生,他就是一個穿著文士長袍的將軍,只有在邊關,在軍事領域裏,他才光芒四射,高人一等。一旦進入了政界,他實在只是個平庸之輩。

趙光義時代,他只是跟在老善人李昉的身邊做個忠實的跟班,什麽作為也沒有(或許他也不希望這樣),連趙光義都氣得對他吼叫:只知道一車一車往家裏拉俸祿,野外凍死那麽多的百姓都不管!到了趙恒這一代,他的職業記錄更變成了一個笑話。

他的列傳裏記載,當時一個皇族死了,兩個兒子分家產,鬧得不可開交,原因就是都覺得分少了。趙恒派了好幾個官員去分,但怎樣都擺不平。這時張齊賢出面,一句話就讓兩家都服了。他說,現在聽我命令,甲兒子全家不許攜帶任何東西到乙兒子家去,乙兒子同樣不準帶任何東西到甲兒子家去。然後此案就算了結!

真的是心悅誠服,張齊賢的小花招生效,根源處,就是他把人類的虛榮、貪婪、利己感徹底看透,之所以總是爭,無非就是“隔岸看風景,總是對岸好。”那麽就讓他們互換好了。很高明吧,不過堂堂的大宋宰相,在列傳中居然要以這種逸事趣聞來填充空間,這是榮譽還是恥辱?!

所以當他因為喝醉失態,被趕出朝廷,再次回到邊關站崗時,並不是件很糟糕的事。他的精氣神又回來了,這次回開封城,他就要給皇帝一個驚喜。

可是皇帝現在需要的是對策。這時的開封城變成了時政論壇,圍繞著兩個問題在展開辯論。第一,清遠軍丟了,那麽是不是再築一個城,來呼應靈州?第二,第二個問題就讓前一個失去了意義,因為議題是說,應該正視現實,直接把靈州城都放棄……

真是太刺激了,直接放棄靈州,這是什麽樣的腦子才能想出這樣的腦筋急轉彎答案?拋開靈州城的重要意義,就算是為了單純的土地出產,都必須守住它。

靈州地區土地肥沃,難得的是還有水利資源,那裏之所以需要內地大量地運送軍糧,完全是因為黨項人鬧的。連年打仗,老百姓只能逃跑,剩下的都是軍人,於是就得內地運糧,再被打劫,再運,就讓內地的老百姓也跟著遭殃,這是多大的負擔。

可是只要再加強軍備,保障了安全,就能讓老百姓再回靈州,於是土地被耕種,軍人有飯吃,甚至增兵都不成問題,就此形成良性循環。所以無論如何也談不到放棄二字吧,說得嚴重點,說這話的是不是個黨項內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