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契丹,朕賭你的全部!(第2/8頁)

天佑中華,讓這一戰勝利吧!

臨行前,皇帝把三路主帥召集在一起,下達了這次北伐的最高軍事機密。這是一次規模空前的大兵團協同作戰,分主次攻擊,目的是要把遼國人牢牢地鎖死在燕雲十六州之間,讓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一刀刀砍成碎片,卻偏偏一動都不敢動。

具體情況,要先說明一下兩個概念——山前、山後。

燕雲十六州以太行山為界,太行山北支東南方的檀、順、薊、幽、涿、莫、瀛諸州稱為“山前七州”;太行山西北的儒、媯、新、武、雲、朔、寰、應、代等州稱為“山後九州”。

地理不同,攻守的難易就天差地遠,大兵團千裏奔襲,協調決戰,這裏面的講究太大了。趙光義深思熟慮,給遼國人下了一個大圈套。

攻擊的重點永遠都是幽州,但是要吸取上一次北伐時的教訓,不能再蠻幹直取幽州了,要把它孤立,在攻擊它之前,先把其余十五州都打下來,這樣,遼國人還能搞出什麽花樣?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趙光義命令先以最強的一部兵馬正面直對幽州,大張旗鼓,要讓整個遼國都知道幽州時刻在巨大的威脅之下;但是卻不打,一定要持重緩行,慢慢地走,把遼軍的主力部隊牢牢地釘在幽州城裏。

與此同時,另兩路大軍直奔山後九州,全力以赴,把幽州的外翼完全拆除。這其間,遼國人注定了要顧此失彼,但他們無論怎樣,都不敢置遼國南京重鎮幽州於不顧,先去救援邊緣的城鎮。這樣,等到山後九州完全淪陷,遼國人接下來的命運,就是被迫和已經會合的宋朝三路大軍,在幽州城下進行大兵團主力決戰!

那時以宋軍連勝的勢頭,遼國人馬一定驚慌失措,接戰必敗。

計劃好了,分兵派將更加大有講究。潘美鋒利,用他攻城略地,山後九州由他和田重進隨意攻擊;曹彬穩重,要他獨當一面,承受最大的任務。他所領的東路軍,正對著遼國最強的第一軍事人物耶律休哥。兩強對決,唯恐他戰力不夠,還給他配備了米信,更妙的是之前還把他貶官了,“鷹飽則飛飏”,把他餓著才能真正出力幹活兒。

就這樣,趙光義還派出使臣過海聯絡高麗,約其夾攻契丹,並且不管高麗是什麽反應,宋軍的水師已經在渤海灣裏集結,隨時都會入海在遼國內陸登岸,襲擊遼軍的後方。

細之又細,慎之又慎,趙光義不敢說已算無遺策,但至少已經殫精竭慮,全力以赴。

宋軍於公元九八六年三月攻入遼境,三月初五日,戰爭在東路率先打響,宋軍第一主將曹彬銳不可當,當天就攻破固安(今河北固安),緊接著毫不停頓,迅速進兵,在十三日,就攻破了遼國邊境重鎮涿州,並全殲其守軍。

燕雲十六州已先得一州,曹彬部面對前方巨大的開闊地,突然收住腳步,格於命令,他們必須慢一些。於是近十萬人的龐大軍團進駐涿州,一邊按原計劃鎮懾遠方的幽州,一邊等待著其他兩路友軍的戰況。

中路軍和西路軍同時在三月初九日展開攻勢。

中路田重進自定州沿滱水(今河北唐河)河谷北上,初九日到達太行八徑中飛狐徑的北端口。這時遼國冀州、康州的守軍已經聞訊趕到,田重進於飛狐徑外與遼軍野戰,一戰全勝,遼國的援軍全軍覆沒。宋軍乘勢進攻飛狐徑,到二十三日,遼飛狐守將投降;田重進揮軍疾進,二十八日,遼靈丘(今山西靈丘)投降;四月十七日,宋軍攻至蔚州(今山西蔚縣),當天攻城,當天城破,已經攻入遼國山後九州的腹地。

這時形勢一片大好,宋朝邊境的民風強悍,邊民們自己組織起來攻擊遼軍,他們趁夜殺入遼國兵營,天亮時提著遼兵的首級到軍前請功。遠在開封的趙光義大喜,他專程下詔——“有能應接王師,糾合徒旅,憑茲天討,雪此世仇者……獲生口,賞錢五千;得首級者三千,馬上等十千,中七千,下五千。平幽州後,願在軍者,優與存錄;願歸農者,給復三年!”

此令一出,邊民從者如雲,宋軍的實力更加高漲。

但最強的攻勢還在潘美的西路軍。三月初九日,潘美、楊業在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北)城下與遼軍接戰,以潘、楊之威,遼軍潰不成軍,宋軍迅速攻城,當天就攻下了寰州。十三日,遼朔州(今山西朔縣)守將投降;十九日,遼應州(今山西應縣)守將投降;進入四月,宋軍攻至遼重鎮雲州,遼軍堅守頑抗,宋軍強攻,到十三日,雲州攻陷。

自此,西路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燕雲山後九州已得其四。這時,戰爭已經進行了近四十五天,山後戰局完全在宋軍的掌控之中,可是在山前,曹彬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