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百年之錯(第3/3頁)

看到這裏,是不是覺得很眼熟呢?如果把李繼捧改成錢俶,把西夏換成吳越,是不是一切就都是夕日重現了?都是主動送上門來,都是舉族搬進開封,從此和宋朝的官家們做鄰居,一切美滿和諧。

真的嗎?

要注意,這都是對宋朝人而言,請換到黨項人那邊去思考,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李繼捧嗎?內遷的消息就像一只篩子,把黨項人中最桀驁不馴的人過濾了出來。

這一天,銀州城有一個剛滿二十歲的黨項青年,他帶著幾十個隨從,擡著自己乳母的棺槨,來到了城門口。他對把門的宋軍說,要到城外去給乳母安葬。

理由充分,況且他的身份也不算太高貴,他只是李繼捧的一個族弟而已,當時的官職是管內都知蕃落使。

就這樣,他們出了城,然後從棺槨中取出了弓箭兵刃,縱馬狂奔三百余裏,逃入草原深處,在現今鄂爾多斯大草原水草最豐美的地斤澤地區紮下了營寨。就在這裏,西夏人的反抗開始了。

這個黨項青年的名字叫做李繼遷。

從開始就是仇恨,回顧一下黨項人和宋朝人的歷史——趙匡胤剛剛登基,當時的黨項首領李彝殷就立即遣使上貢,並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彝興,來避趙匡胤父親的名諱,同時貢獻大批的黨項戰馬。

到了李彝興的兒子李光睿,不僅四時上貢,奉獻戰馬,而且還奉命向北漢挑戰,來配合宋軍的行動。等到趙光義登基,他又主動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李克睿,來避趙光義的諱。

李光睿死,其子李繼筠完全繼承祖、父兩代的恭順原則,把宋朝當上國天子崇敬,可惜死得太早,兩年之後,黨項人的首領就變成了他的弟弟李繼捧。

李繼捧更上層樓,把黨項全族當了貢品……

而宋朝人給了黨項人什麽呢?不過就是一句口頭的允諾——“許之世襲”。我準許你們可以在自己的故鄉,自主地生活。

現在,連這句話也過期作廢了。

由此可見,黨項人沒有半點對不起宋朝的地方,甚至連一點點的失禮冒犯都沒有。這是之後千百年間所有的史學家都必須承認的事實。可是上國天朝卻欺侮了他們,趁他們出了一個民族敗類的時候,迫不及待地搶奪了他們的家園。

是的,你可以說,國與國之間沒有道義,只有利益,趙光義遵循了帝王之道,他的強取豪奪很正常。那麽,西夏人的反抗以及他們的報復,也就再正常不過了,在這之後的百十余年間,無論人家做出了什麽,宋朝人也應該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