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北宋誕生記(第4/10頁)

你很難說這是買一賠十,還是買十賠一……

而這些人還會不斷地增加,總會有一些默默旁觀,心靈手快的人要做些投機的買賣的。從此刻開始,很多意料之中,以及意料之外的事就都會統統到來。

但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導演只有一個。這個人隱身在幕後,在當時拍片的現場,你會看到他忙前忙後、無處不在,但是在事情過後,在觀眾們的眼睛裏,在五彩斑瀾,變幻莫測的銀幕上,你是看不到他一點點的身影的。

因為流傳下來的,給我們看的歷史,已經是一部剪接完畢,變得天衣無縫,能以假亂真的成品電影了。

據說這個人叫趙普,而另外還有一個非常神秘的,當時只有二十一歲的少年,他突然出現在這段歷史的夾縫裏。從此之後,他就以他獨特的方式,牢牢地站在了這片舞台的中心,直到最終成了千萬人注目的焦點。

他的名字叫趙匡義。

導演的功力

做一個合格的導演,最起碼的條件的是什麽?

不好說,但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首先明白你的演員是哪個類型的,需要怎樣去包裝,才能達到萬眾矚目、人神合一的效果。那麽,趙匡胤是哪個類型的呢?

需要怎樣去包裝他?

難道你要召開一個萬眾大會,然後在會上公開宣揚趙匡胤有多麽的優秀,為了光輝的明天,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我們只能跟著他走?

或者為了增強說服力,還要把趙匡胤和他的每一個競爭對手都來個全面比較,逐條分析,和觀眾們來個空前火暴的PK大討論,把所有人都說得啞口無言,心服口服,這時他們就都會拋開一切顧慮,置身家性命於不顧,跟著趙匡胤一起造反了?

玩笑似乎開得太大了。但歷史證明,這出大戲的開場,竟然比這還要幼稚。

第二天的太陽升起來了,公元960年正月初三,大軍集結完畢,由愛景門出京城開封,北上迎擊契丹北漢的聯軍。這時候,開封城裏非常的安靜,人們想象中的動亂並沒有發生。人心,隨著軍隊的離開,漸漸地安靜下來。

但是軍隊裏卻發生了異常現象。有個人突然不走了,他停了下來,仰著頭望著天,準確地說是瞪大了眼睛看著太陽,且長時間地保持著這個動作不變。

但更加奇怪的是,軍隊裏那麽多的兵頭將尾,卻一個個誰也不管,而且還特虔誠,特期盼地望著他,都在等著他進一步說明他都看到了什麽。因為這個人實在不尋常了,他乃是後周軍中著名的半仙,會看風雲,學過占星,能掐會算的殿前司軍校苗訓苗大神仙。

只見苗大神仙聚精會神沒完沒了地看,誰也不敢打擾,最後來了一位同樣了不起的高人,才敢向他發問——兄台,你看到了什麽?

苗神仙一看,啊,原來是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忠心耿耿、老少無欺的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手下的幕僚楚昭輔楚老先生。很好,這是個可以聊一下的好朋友。於是他開金口啟玉牙說出了傳頌千古的一段瞎話——難道您看不見嗎?請仔細看,天上此時有兩個太陽,一上一下,黑光縱橫,摩擦震蕩,沒完沒了(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請問您看見了嗎?

啊!我看見了!——楚昭輔瞬間爆發出了激情四溢的歡呼——真的像您所說的那樣,是兩個太陽啊!大家都來看,快來看啊——!不僅如此,楚昭輔的視力神經在瞬間就超越了苗大神仙,他已經進一步看到了原本處在下方的太陽,已經把上面的太陽趕跑,“一日克一日”,這個千古難得一見的神奇景觀正在進行中,大家都快來看!

於是所有的人就都來看……或許那一天的太陽也非常的郁悶吧,多少年了,從來沒有過這麽多雙眼睛一眨不眨地死盯著它老人家不放。於是很快,它就讓所有人的眼睛裏面暴出了無數個太陽……於是,大兵們就真的相信了苗神仙和楚先生的話。

這真的像是一場鬧劇,每當我看到這裏,都極度地蔑視古人的智力——包括軍隊裏殺人不眨眼的大兵們,更包括當年的總導演趙普先生,這簡直是說給幼兒園的孩子聽也不見得過關的童話!

可問題是,為什麽那麽多的成年人都相信了?

你不能簡單粗暴地歸納為一千多年前的人都極度迷信,仔細推算,趙大導演這樣安排也實在是迫不得已啊。

趙匡胤不是李世民,李世民開頭就是給自己的家族企業打工,到後來雖然小有波折,可是登基時也名正言順;趙匡胤也不是郭威,郭威那時時間緊迫,生死懸於一線,不容他有什麽天人合一的理論安排;趙匡胤也不是柴榮,柴榮只要夠強,能把到手的寶座坐穩即可,不存在理論人文上的缺陷。而且以柴榮和王樸的硬度,人家也不屑於搞這些亂七八糟的假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