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獨在異鄉為異客,何處是家有家人(二)(第2/3頁)

說到這,見屋中之人皆是無法置信之色,杜論祿加苦笑一聲,“本汗也知,此言聳人聽聞,然除此之外,沒有別種可能。”沉吟片刻,忽然又道:“聽聞唐軍之中,有機構名參謀處者,乃是唐皇帝早年出鎮幽州時所立,專門擬定大軍作戰計劃,不僅一軍之中有參謀處,一指揮之中,亦有參謀處轄下分支,故而唐軍之征戰,鮮有因主將之失而貽誤戰機的。此番唐軍進攻會、鄯等州,有唐軍細作繪制之輿圖,其事先便有大謀劃,事無巨細,都在禁軍謀略之中,也就說得通了。”

“這不可能!”藥羅葛狄銀見杜論祿加越說越離譜,禁不住怒拍桌面,“世間征戰,哪有這般打法,簡直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杜論祿加黑著臉沉聲道:“如今不就見著了?難道葛狄銀可汗當真認為,會、鄯等州的兵馬,都是飯桶,唐軍都是天兵天將,所以才能將戰爭打成這番模樣?”

說到這,他頓了頓,繼續道:“還有可汗不知的。據逃至涼州的鄯州潰卒言,唐軍攻勢兇猛,輜重糧秣之運輸,亦是極為迅捷。想必葛狄銀可汗也應知曉,唐軍攻城掠地這般快,必然離不開軍械糧草之及時補充,而唐軍運送此物的,非是民夫推車,而是騾馬駕奔!早就聽聞,大唐不僅馬場眾多,年產良馬極眾,而且草原諸部每年都有進貢,故而唐軍之中,馬比人還多!精騎戰馬死於沙場,而能立即補充,運輸輜重糧秣的,亦是良馬拉車,故而唐軍精騎永不折損,故而唐軍征戰,不虞後繼乏力!中原行軍慣例,日行三十裏,為最低行軍腳程,日行六十裏,是為倍道兼程,然而可汗不知道的是,只要道路寬敞,眼下的唐軍能日行八十裏!情況特殊的時候,甚至能一日急襲近百裏!甚麽叫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這就是!在唐軍攻打鄯州的戰役中,他們就是這般兵貴神速,所以才讓鄯州守軍措手不及!”

杜論祿加深吸了口氣,稍微平緩了一下心境,卻止不住眼中流露出恐懼之色,“自李嗣源入主中原,大唐勵精圖治十余年,而後又一統唐土,可大唐禁軍至今不到二十萬!是大唐不能供養更多兵馬?非也!是唐皇帝不想供養更多兵馬!甚麽叫兵貴精不貴多?這就是!唐軍需要的,是保證將士人皆精銳,人皆著甲,人皆勁弩,人皆食肉,人皆有後方保障!唐軍緣何能在沙場之上縱橫捭闔,來去如風,這便是原因!攻打會、鄯等州的唐軍雖只五萬,卻是能以少勝多,能日行近百裏的唐軍!這樣的軍隊,莫說五萬可攻會、鄯等地,一朝攜帶火炮利器,便是直取我涼州,又有何難?”

藥羅葛狄銀怔了良久,而後陰狠道:“這就是你涼州失守的原因?”

“當然不止於此。”杜論祿加聽到這話,竟然沒有否認的意思,“唐軍之強,非只強一面,而是面面俱強,很多事情不僅超乎你我見聞,甚至都超乎你我想象。唐軍之中,軍醫多得離譜,且每戰必建戰地醫館,這些姑且不言,難得的是,尋常將士,皆有醫救常識……葛狄銀可汗當知,沙場之上,以新卒傷亡為最大,老卒彌足珍貴,而唐軍每有一戰,都能挽救無數傷員,而令老卒增加,這豈不可怖?”

重重呼出一口氣,杜論祿加似乎又看見了唐軍攻打涼州城的場面,“還有更為匪夷所思的,唐軍征戰,軍中除卻將士、大夫,還有大批書生……似乎不應該叫書生,更應該叫先生。據說他們都來自大唐演武院、學院,這些人跟在唐軍將士後面,不上陣搏殺,卻參與每一場戰爭,唐軍火炮持續改進,射的越來越準,唐軍手榴彈持續改良,能適用於更多的戰況,就是靠這些人在每戰後都發揮作用,將這些利器不斷改良……不僅如此,據說,這些人還是唐軍學習各州縣駐軍戰法,取長補短的依仗……本汗曾聽到傳言,唐軍每征戰一回,都會強上幾分,之前不信,如今卻是不得不信了!”

末了,杜論祿加長嘆道:“如此唐軍,豈非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藥羅葛狄銀面色蒼白,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他當然知道杜論祿加沒有道理騙他,也知道杜論祿加不是唐軍細作,被唐軍派來來蠱惑軍心的。所以他更加清楚,眼前的這支唐軍,絕非他們在靈州城外看到的那般簡單。

藥羅葛狄銀縱然再如何自認英雄,也意識到了,他們在靈州城的兵敗,是不必避免的。

沉默了許久,藥羅葛狄銀咬牙道:“祿加可汗,今日軍議,你說這些,難道是為了勸本汗放棄抵抗,投降唐軍不成?”

杜論祿加搖搖頭,語重心長道:“本汗說這些,並非是為了瓦解軍心,相反,是希望葛狄銀可汗認清唐軍面貌,調整作戰部署,如此,甘州方有一線生機……本汗,實不想可汗重蹈本汗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