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旦為私利百般鬥,暮見禁軍萬事休(十四)(第2/3頁)

……

李彝殷是石敬瑭叫過來的,待他進了帳,後者便將石重貴勸他攻打河西軍隊的話,對李彝殷說了,並且問他有何看法。

李彝殷先是表示了驚訝,稍事平緩了情緒後,才字斟句酌的緩緩道:“不過話又說回來,少帥之言,亦不無道理。眼下大軍征戰不利,連日屢敗,將士傷亡慘重,我等又是在鎮外作戰,將士們沒有守土之念,而平生思鄉之情,士氣難免萎靡,少帥有此想法,不失為權宜之計。”

他一邊說一邊觀察石敬瑭的反應,很是謹慎小心,完全不像是直來直往的馬上民族。

石敬瑭卻沒甚麽表情,語氣也出奇的平靜,他心中有想法,不能讓李彝殷知曉,保持神秘莫測的有效方法,就是只重復對方的話,“不失為權宜之計?”

“然也。禁軍戰力之強橫,連日來無人不知,實無不承認之理。敵強我弱,硬拼不得,否則便要自取滅亡,當此之際,該以柔克剛,先行渡過眼前困局,日後再從長計議。”

李彝殷徐徐說道,“大軍離鎮作戰,若戰事順利,自然士氣高昂,戰事不順,難免人心有變。況且禁軍強橫,我軍沒有堅城依仗,反而腹背受敵,形勢的確不利。依某之見,不若與朝廷虛以委蛇,假意攻打河西賊軍,實則尋機從戰場脫身,退回夏州。屆時,以夏州之城堅,以大帥在夏州之經營,以將士守土之決心,以黨項各部之後援,以夏州廣袤之地作為回旋余地,足以抵擋禁軍進攻。若能如此,即便我軍不能擊敗禁軍,假以時日,禁軍糧運不濟,必定主動退兵,而大帥之基業得以保全,功業才有再謀之時。”

石敬瑭微微頷首,“此為老成之言。”

李彝殷聞言心中一喜,“一切但憑大帥做主。”

表面上,李彝殷每句話都在為石敬瑭著想,實則不然。

作為黨項首領,李彝殷有自己所處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他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考量,在他心中,黨項人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石敬瑭能為黨項帶來好處,他自然不惜“鞍前馬後”,但若形勢不利,他首先要謀劃的,也是如何保全黨項勢力。

夏州才是黨項的老巢,回到夏州黨項才有把握應對禁軍進攻,這是其一。

石敬瑭以圖謀河西之名,而行叛亂之實,若是他行將敗亡,李彝殷在夏州才方便有所應對,真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也有能力反戈一擊,將石敬瑭綁了獻給朝廷,如此,黨項不說有功,至少可以功過相抵,繼續在夏州生存,保持自身勢力無損,這是其二。

石敬瑭尋思半晌,忽而鄭重對李彝殷道:“兄長乃某之左膀右臂,當此危難之際,你我應該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眼下某有重任托付,不知兄長能否助我?”

李彝殷大義凜然,“大帥吩咐便是。”

石敬瑭肅然道:“重貴所領之驍騎軍,乃是本帥親軍,分量如何毋庸多言,然重貴今日之言,本帥頗為不喜,為防他有不該有的心思,本帥之意,請兄長代其統領親軍,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李彝殷心頭震驚,隨即喜不自禁,驍騎軍既然是石敬瑭親軍,不僅戰力獨步定難軍,更是常在石敬瑭左右,若是他能統領這支軍隊,加以滲透控制,日後若要反戈一擊對付石敬瑭,那就方便多了。退一步說,即便日後不謀求對付石敬瑭,但能滲透這支軍隊,也是好處多多,可備不時之需。

當下,李彝殷按捺住心頭喜悅,躬身執禮道:“大帥有命,不敢不從。”

“如此,便有勞兄長了。”石敬瑭高興地說道,隨即,又臉色一黯,不禁長嘆一聲。

“大帥何故嘆息?”李彝殷不解。

石敬瑭惆悵道:“重貴久在軍中,頗有功勛,也得將士信任,此番臨陣換將,平白無故奪了他的職位,只怕他心中不平,而將士頗自驚疑……說到底,重貴並無甚麽過錯。”

“這倒是。”李彝殷也沉吟下來,半晌,問石敬瑭,“不知大帥打算如何安置少帥?”

石敬瑭看向李彝殷,眼中露出信任與期待之色,“今,兄長已經代為統領驍騎軍,大戰之際難免軍務繁忙,不如讓重貴暫代兄長掌管黨項兵馬。重貴對黨項部曲並不熟悉,也不用擔心他真有甚麽心思,而又免了他忿忿不平和將士猜疑。”

李彝殷愣住,張了張嘴,半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石敬瑭繼續懇切道:“眼下大軍征戰不利,軍中黨項部曲與唐人部曲,正該合舟共濟才是,不能有半分嫌隙,否則不等禁軍敗我,而我便自亂了。如今,若是能有兄長統帶驍騎軍、重貴統帶黨項兵馬,正是兩者親密無間、親如一家的體現,三軍將士見此,勢必同心同德。如是一來,即便此戰不勝,我等也可自保無虞,安然退回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