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旦為私利百般鬥,暮見禁軍萬事休(一)(第3/4頁)

“拓拔懷光的情況如何?”石敬瑭忽然問。

拓拔懷光,乃是生活在涼州一帶的黨項人首領,此番杜論祿加率領的涼州軍中,就有一支黨項人馬隨行,石敬瑭既然決定了戰後要拿河西開刀,自然不會放過拓拔懷光這麽好的內應。夏州的黨項人因為參與平定黃巢之亂有功,被唐朝廷授定難軍節度使,賜了李姓,涼州黨項人可沒這個待遇。

“諸事皆照你的意思進行。”李彝殷說道,拓拔懷光也盼著夏州黨項人入主涼州,畢竟在吐蕃人這個異族的屋檐下討生活,不會有多麽舒暢。

石敬瑭點點頭,開始閉目養神,不復再多言。在他心頭,昨日金戈鐵馬的場景,與來日榮登九五的場景交替變幻,讓他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

早先,石敬瑭只想在河西打下一塊地盤,既是建立讓子孫後代瞻仰的功業,也是為了討得一塊生存之地,但隨著韃靼部、契丹人、吐蕃人、回鶻人都被調動起來,尤其是到了靈州之後,看到麾下近十萬兵馬的盛況,他心中也逐漸滋生出更大的野心。

很多時候,野心的滋長源於現實刺激,如今石敬瑭就在想,入主中原,或許並不只是一個蠱惑諸部出兵的虛無托詞——雖然朝廷已經統一中原、江南,二十萬禁軍兵強馬壯、裝備精良,但與當日被形勢逼迫的,要在李從璟腳前下跪宣誓效忠,才能有活路的情況相比,如今自個兒可是手提十萬雄兵,並且有強大盟友在側呢。

風水輪流轉,現實總是比傳奇故事更加操蛋,未發生的事,誰又能說得準?

如果今夜石敬瑭會做夢,那一定是個美夢。

李彝殷見石敬瑭開始閉目養神,也無意在帳中多做停留,起身走出了大帳。

在帳外碰到正在巡查夜崗的石重貴,李彝殷停下了腳步,笑著招呼道:“時辰已晚,少帥還在為中軍大帳巡查崗哨,如此父子情深,真是叫人羨慕不已。”

石重貴也停下腳步來見禮,雖然他並不待見這些黨項人,但肯定不會表現出來,也不會在禮數上有差,就如他雖然特別反感“少帥”這個稱呼,但自打劉知遠告訴他,抵觸這個稱呼會讓人覺得他跟石敬瑭關系不睦後,他就再也沒有表現過不滿。

眼下的石重貴心事重重,好在各種經歷已經讓他學會了隱藏心事,當下跟李彝殷的閑談也來得毫無破綻,不過臨了他還是禁不住問道:“大戰在即,杜論祿加與藥羅葛狄銀可有趁機向父親要挾甚麽?”

李彝殷微笑道:“這個問題,少帥何不親自去問大帥?”

“如此說來,是有的了。”石重貴心頭隱隱作痛,“父親可答應了?”

李彝殷笑而不語,意思再明顯不過。

石重貴早就不是演武院那個心思單純的少年郎了,當下便知,石敬瑭十有八九又答應了對方的要求,這讓他心頭如有火燒,有韃靼部和契丹先例在,石重貴不難想象,杜論祿加和藥羅葛狄銀都要求了些甚麽,況且他還見過了對方在靈武縣一線燒殺搶掠和擄掠人丁的場景,此時此刻,於秋夜涼風中,他胸中湧起一股對石敬瑭的憎惡之情,並且一發不可收拾,這感情是如此濃烈如此抑制不住,以至於他都不能控制自己的神情變化,斯情斯景,石重貴清楚的意識到,石敬瑭正在成為民族罪人。

“河西這幫賊人,實在是可恨!”石重貴咬牙切齒,拳頭狠狠砸在手心,將對石敬瑭的憤怒與憎惡,用這話轉移到杜論祿加與藥羅葛狄銀身上。

李彝殷不疑有他,拍了拍石重貴的肩膀表示安慰。

……

慶州,懷安。

立馬高處,遠望長城,李從璟笑著對身旁的桑維翰道:“早年朕還是晉陽城中一介尋常少年郎,還沒有從軍征戰南北時,還以為天下的長城,都是建來抵禦塞外草原民族的,也不知在中原、江南腹地,亦有許多長城關塞。”

桑維翰點頭附和道:“春秋戰國時,諸侯伐交頻頻,因了攻防之需,列國中始出現了長城,所謂‘諸侯互防以長城’——建長城,而後有要塞,設守捉,而後屯重兵。究其根源,最早的應該是楚國的‘方城’。只不過早期的方城和長城,沒有現今存留的北方拒胡長城這樣雄偉,大多不過是依山勢建造一堵高墻罷了。”

“國僑果然博聞廣記。”李從璟笑著贊美一句,收回望向長城的目光,落回山丘前的官道上,彼處,鐵甲如洪流,搶戟如密林,精騎如雲帆,煙塵滾滾,正是禁軍在行軍。

“此番出兵朔方,要進入靈州地界,首先得經過溫池、安樂兩地,軍報有言,賊軍已至靈州城下,既是如此,賊人必定遣兵來奪此兩地,不知可曾趕到了?”李從璟這話,問的卻是身後的孟平。

孟平笑著回答道:“今早的軍報,還未提及兩地出現賊軍,看來賊人的行動並不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