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一日朔方一日戰,能得幾人見州城(一)(第2/2頁)

直到君子都兵臨城下,夏州人心出現混亂之際,石敬瑭仍然沒有讓劉知遠引兵回援的意思。

面對君子都咄咄逼人的叫罵之勢,石敬瑭僅僅是去城頭看了一回,在下達全軍將士閉門不出的軍令後,就沒有再作理會。

夏州城中不是沒有充足兵馬可供出擊君子都,只是石敬瑭沒有必勝的把握罷了,三千君子都可進可退,無論是騎兵迎擊還是步卒出擊,都難有討到便宜的機會,石敬瑭不想做吃力不討好的事,那會更加影響士氣。

不僅如此,石敬瑭更是傳令各州,若是君子都前來襲擾,全都不許應戰。

就這樣,一支君子都就讓夏州人心惶惶。

不過除此之外,夏州也沒有實際損失。

君子都在夏州停留三日後,退回了長澤縣。

事後證明,朝廷大軍並沒有現在就出動。

石敬瑭在跟楊光遠談話的時候,透露了他心中的真實想法,“本帥與契丹、韃靼部有約定,若是定難軍出擊靈州,一戰未起一矢未發,僅僅因為三千君子都就退回來,契丹、韃靼部見定難軍如此不中用,可能就會推遲發兵的時機,甚至毀約。而定難軍要成事,少不得契丹與韃靼部的呼應,當此之際,本帥唯有一賭。”

如果說君子都的主動出擊,攻占長澤縣而後威逼夏州城,是為了引誘劉知遠率軍回援,讓朔方軍避免被兩面夾擊的境遇,那麽就眼下而言,石敬瑭無疑讓君子都的這個意圖沒有得逞。

……

黃河西岸,賀蘭山東麓有一片土地大致較為平坦的肥沃之地,南北狹長,由南北平行的漢渠、來渠貫通,形成灌溉條件優良的耕地,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集中了定遠城、崇岡鎮、新堡、懷遠、安靜、靈武等城,是為朔方軍支撐關防的重要屯田地帶和駐兵區域,與西南方向的黃河東岸的靈州城相互遙望。

在這片區域中,定遠城位在東北,若是定難軍來攻,定遠城首當其沖。

劉知遠率領定難軍經由長城外的宥州,一路西進,抵達了黃河東岸,與定遠城遙遙相對。

戰前的軍議上,劉知遠如是對諸將說道:“定遠城、崇岡真、新堡都是小城,駐紮不了多少兵馬,縱然防備嚴密,也擋不住我數萬雄師的進攻,一旦我軍攻下這三地,就能向南威脅懷遠、安靜、靈武等城,起到呼應關外河西兵馬的作用。”

“屆時,朔方軍若是不派遣援軍來,等我軍一一攻占這些城池,朔方軍面向河西的關防也就土崩瓦解。而若是朔方軍派軍來援,則對河西的防禦力就要大為下降,河西數萬兵馬猛攻之下,賀蘭山之南的長城就難以把守,朔方軍依舊要覆滅。”

“一言以蔽之,無論朔方軍是否整飭城防、嚴加防範,都要面對腹背受敵的境遇,我軍蓄力而來,又有河西軍相助,頂多不過是戰事激烈一些罷了,擊破朔方軍,是遲早的事!”

翌日,定難軍在黃河上擇處搭建浮橋,發起渡河之戰。

定遠城方面的朔方軍,派遣精銳出戰河畔,阻擾定難軍架橋渡河。

……

靈州。

“君子都的主動進擊,沒能引誘劉知遠回軍,甚至沒能讓劉知遠分兵回防,如今看來,劉知遠攻打定遠城等地的決心,實在是堅定。對方此番全力進攻,定遠城方面的戰事會很艱難。”

軍議上,部將李正如是對李紹城說道。

“有黃河天塹,定遠城方面又早有準備,定難軍要渡河,還沒有那般容易。”李紹城沉默片刻後說道。

“如今定難軍與河西兩面夾擊之勢已成,戰事一旦開啟,定會分外慘烈,朝廷的大軍,何時才會到來?”李正問李紹城。

李紹城沉吟道:“朝廷探知了石敬瑭與契丹、韃靼部的陰謀,必要做出相應應對,事到如今,靈州之役到底是單純的防守戰與平叛戰,還是仍舊是朝廷克復河西、西域的揭幕戰,不是一言而決的事,需要朝廷拿出相應謀劃與布置,而這牽扯到的人力物力安排,更是紛繁復雜到難以想象。”

說到這,李紹城摒棄雜念,目光堅定道:“然則無論如何,一場滔天之戰已經開始,論規模論陣仗論牽涉之廣,此戰比之朝廷滅吳,有過之而無不及,朔方軍有守土拒敵之責,本帥奉君命坐鎮朔方,絕對不會畏懼任何賊人,此戰無論是激烈還是慘烈,本帥與朔方軍,有進無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