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昔曾浴血三十載,而今我為唐皇帝(二十一)(第2/2頁)

王不器將信將疑。

就在這時,劉老和徐半仙來了。

見到老道士,兩人如見親兄弟,立即親切的迎了過來。

時至今日,學院早已有“數學”這門學科,如今又迎來“化學”,假以時日,伴隨著“物理學”被單獨劃分,則學院已經可以嘗試去觸摸、打開“近現代科學”的大門。

——物理學早期研究的天文、力、熱、聲、光等,並不是太高深晦澀的東西,而漢唐在這些學問的鉆研上,向來多有成果,別的不說,欽天監、太史局、司天台可不是擺設,《大衍歷》也不是浪得虛名。

不得不提的是,學院中早已設立了“地理學”這門學科,而其中的先生,竟然以軍情處老兵為多。

當日,老道士與劉老、徐半仙等人相談甚歡。

……

大唐要穩定統治遼闊疆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唐要成為恒久強國,更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

西方那些偏居一隅、還沒大唐一個行省面積大的小國,之所以能成為列強,靠得就是這看似簡單不過的四個字。

科學技術,或者說生產力,最終會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這就是歷史規律,這就是歷史潮流。

而大唐的科技革命,已經從學院悄然萌芽。

……

李從璟終於接到戚同文、李谷等人傳回的好消息。

他們在沙州辛苦多時,終於探索出了在彼處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

這並不讓李從璟感到意外,因為他知道即便是在西域那樣的地方,也有坎兒井這樣的“神兵利器”。

這世上估計沒有甚麽困難是人克服不了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克復困難所需要的知識和品質。

戚同文、李谷的折子中提到的方法,眼下能提升的糧食產量並不多,至少沒有李從璟後世了解的那樣多,但就當下而言,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李從璟對此感到很滿意,河西、西域的農業改進,本就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如今開了這樣一個好頭,就好比打開了那扇大門,證明在河西、西域提升糧食產量的確可行。至於糧食產量究竟能達到多少,日後再逐漸改進就是了。

李從璟叫來馮道、夏魯奇、衛道、王樸、杜千書等人,商討接下來朝廷對河西的用兵計劃。

“侍衛親軍剛從南詔班師,許多將士還未回到洛陽,王師剛剛在嶺南、安南、南詔用兵,若是今秋立即出征河西,對府庫而言負擔太大。而且眼下時過初秋,等到王師到達河西,戰不幾回,便是深冬,多有不利。”夏魯奇如是說道,“故而臣認為,用兵河西,最快也得等到明年。”

夏魯奇的意見沒毛病,眾人都表示贊同。

眾人正在商議的時候,第五姑娘到了。

桃夭夭進宮後,軍情處便是第五姑娘主事。

她身材嬌小,緋色官袍被裁剪得小了幾號,這讓她看起來既顯得英武不凡,又不可避免帶上兩分呆萌氣。

禮數卻是規規矩矩,沒半分可挑剔的地方,第五姑娘向李從璟啟奏道:“夏州與契丹有密使往來。”

李從璟對此並不覺得稀奇,左右不過是石敬瑭最終都避免不了,向契丹俯首稱兒的命運而已,“夏州可有兵馬調動跡象?軍情處能否查明,夏州意欲何時向河西用兵?”

“早則今秋,遲則明年。”第五姑娘回答,秀氣的眉頭有幾分肅殺。

李從璟沉吟片刻,忽而笑了笑,“看來河西這場大戰,戰況定會分外激烈。”

李從璟的預感沒有錯,因為在定鼎二年的這年秋天,有一個人從草原只身南奔,來到洛陽投靠李從璟。

見到這個人,李從璟便知道,河西、北方草原、西域,在來年注定了要風起雲湧,有一番不亞於初唐的大動靜。

甚至可能是,初唐三代人的大動靜,此番會在短短數年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