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昔曾浴血三十載,而今我為唐皇帝(十三)(第2/3頁)

月色清幽,一座堤壩已經初具規模。

堤壩旁,有一片唐軍營地,營中燈火依依,如星海倒懸。

“殺!大丈夫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就在此時!”楨州軍將領大呼一聲,舉刀策馬,率主力直奔唐軍營地,另外分出一部兵馬,沖向堤壩。

楨州軍沖到唐軍營前,還沒接觸轅門,忽然看到唐軍營地中騰空飛起三支火箭。緊接著,軍帳裏沖出無數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轅門前列陣,引弓搭箭,更有弩車被推出來,一排排出現在軍陣前。

唐軍早有防備。

史彥超站上轅門,一把拔出橫刀,“將士聽令!士卒不出營,但以弓弩殺敵!”

在此之前,史彥超就下令唐軍將士分作兩班,一班修築堤壩,一班專門應對楨州軍來襲。

雖然這樣會讓築壩變得緩慢一些,但無疑是穩妥之舉。

早在楨州副將率軍出城時,史彥超就聽到了動靜,那時就已下令部曲備戰。

所謂良將,行軍征戰,首先必須要處處謹慎。

演武院建立已經十多年,畢業生已經達到數千人,大唐軍中不缺良將,更不缺良將儲備。史彥超,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罷了。

此時,不僅唐軍營地已經做好迎敵準備,堤壩那邊同樣防範嚴密。

若非是擔心地雷成規模的轟炸,會影響才初具規模的堤壩的穩定性,唐軍多的是讓楨州軍有來無回的法子。

不過眼前卻已足夠了。

兩軍激烈交戰。

戰不多時,楨州將領就聞報,楨州城外的唐軍,開始炮轟楨州城!

“唐軍修築堤壩,難道是引蛇出洞,誘我出城來鑿毀堤壩,以此分散楨州城的兵力,好趁機攻城?”楨州將領驚駭不已,再也顧不得堤壩,連忙下令部曲回援楨州城!

唐軍並沒有趁機攻打楨州城,只不過是做出了攻打楨州城的樣子,吸引襲擾堤壩的楨州軍回援罷了。

當夜,楨州軍損兵折將,卻沒有威脅到堤壩半分。

往後幾日,蘇章又派遣楨州兵馬去襲擾堤壩,這回他沒有選擇在夜裏出擊,而是白日進攻。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唐軍使詐。

史彥超、李彥琳雖然能擋住楨州兵馬,但楨州軍這樣不停襲擾,卻使得堤壩的施工因之受到影響,變得進展緩慢。

史彥超再如何把部曲分作兩班,這兩班人也總要休息,而戰士一旦休息,就沒人抵擋楨州軍的襲擾,史彥超不得不增加戰兵,減少修築堤壩的人數。

楨州城外的唐軍也相應改變了戰法,楨州軍一出城,就派遣精騎四面合圍,拖住楨州軍的腳步,而後調集精卒合圍,尋機將其圍殲,莫說不給他們去襲擾的機會,更不給他們回城的機會!

蘇章出擊堤壩,是反守為攻,馬懷遠圍殲楨州出城的兵馬,同樣是反守為攻。

蘇章不想跟唐軍混戰,因為他知道楨州兵馬並不及唐軍精銳,於是派遣部曲去襲擊唐軍營地,迫使唐軍撤去對出城兵馬的圍攻,轉而回援大營。

唐軍人數並不占據優勢,只得回救大營。

就這樣,楨州城外,一日數戰,雙方你來我往,各展才能,拼殺的難解難分。

然而隨著戰事持續進行,唐軍的精銳顯現了出來。

楨州每回派遣出城的兵馬,總有許多無法回城,並且死傷一回比一回重。

而就在這個時候,嶺南東部其它四州支援楨州的兵馬,卻先後在靠近楨州時,遭遇唐軍布置在官道上的地雷陣,死傷慘重。

由是,楨州軍懼,不復再敢出戰。

楨州軍不出戰,馬懷遠於是調集精銳兵馬,向東出擊。

那些來支援楨州的嶺南兵馬,本就因為唐軍地雷陣死傷慘重,再被唐軍精銳奔襲,立即不能抵擋,一股接一股被唐軍擊潰。

解決完楨州的外援後,沒多久,堤壩築成。

於是唐軍填充護城河。

再後,唐軍調集百架火炮,猛轟楨州城。

開始的時候,唐軍轟塌一段城墻,蘇章總能搬出事先建造的木墻,將缺口賭上。但在火炮面前,木墻實在太過脆弱,根本經不住幾下轟擊。

隨著唐軍轟塌的城墻越來越多,楨州城裏的木墻耗盡。

唐軍轟塌最後一道木墻後,面前的楨州城已經殘破不堪。

馬懷遠下達將令:全軍攻城!

王師將士大舉殺進城中,與楨州軍展開慘烈巷戰。

這就到了唐軍手榴彈發威的時候。一顆顆手榴彈從唐軍戰陣,扔向楨州軍戰陣,然後爆炸,楨州軍立即死傷慘重,戰陣也站不住。

激戰之後,唐軍順利奪下楨州城。

蘇章帶領殘部退向博羅縣。

馬懷遠沒有給蘇章到博羅再布防的機會,遣精騎,一路追殺。

博羅縣開門接納蘇章時,被唐軍精騎順勢殺進城中。

博羅遂克,蘇章也被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