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昔曾浴血三十載,而今我為唐皇帝(六)

急急忙忙趕回長樂府,王延鈞已是饑腸轆轆。

建州位置極度重要,倘若唐軍攻占建州城,就能順建陽溪(閩江)東下,直達長樂府。值此國家危亡之際,王延鈞再如何荒淫無道,也不能不擔心自身的處境。

而遊獵幾日走得太遠,眼下軍情實在是太過緊急,是以他趕了近一日的路,路上沒顧得上吃飯。

回到那座還沒洛陽一座王府大的宮城裏,王延鈞連忙叫來大臣心腹,商議應對唐軍南下的策略。

急得火燒屁股的王延鈞在大殿中來回踱步,而聞聽前線軍情的臣子們,則是差不多都張大了嘴巴愣在那裏,一個個臉上都帶著驚恐之色。

吏部老尚書悲泣道:“先前李唐滅吳,臣便奉勸陛下遣使洛陽,向唐皇帝納貢,與之交好。然則陛下不聽,以至於有今日之禍,眼下唐軍大舉來襲,大閩何以自處……”

“朕何曾不聽了?李嗣源薨後,朕不是遣使前去祭吊了?奈何李唐要朕去帝號、親去洛陽……這怎麽行,朕若是去了,豈不羊入虎口?李唐的胃口太大,朕有甚麽辦法!”王延鈞覺得很冤枉。

老尚書垂淚嘆息不已,大有天已崩塌的架勢,有些話他憋在心裏說不出口,但不說出來又委實難受。他心想要不是你向李唐獅子大張口,索要尚書令之位,而後在李唐拒絕之後又倒向吳國,更在吳國滅亡之後稱帝,我閩地哪裏有今日之禍?

薛文傑道:“眼下唐軍大舉襲來,建州危在旦夕,不相幹的話諸公就不要說了,還是議一議退敵之策要緊。”

“對對對,退敵之策要緊!”王延鈞連連點頭,“若是讓唐軍攻占了閩地,諸卿手中的榮華富貴都將煙消雲散,若是不願到時候淪為唐軍階下囚,眼下就要拿出對策來!”

眾臣議論紛紛,七嘴八舌,說甚麽的都有。

然而數來數去,無外乎修繕甲兵、增援建州、死守長樂府,和向唐軍請和這些意見。這些雖然不是甚麽奇策,但大多數時候拒敵、退敵就靠這些策略,重要的是要落實到位。然而王延鈞卻不滿意,他又不是傻子,唐軍數年之內連克兩川、江淮、湖南,連吳國都給他滅了,哪裏是閩軍說擋就擋得住的?

王延鈞不滿意,免不得發怒,唾罵眾人無能,只知道吃俸祿,卻不能有用於國。眾人實無良策,估摸著也知道力量對比懸殊,本就忐忑,被王延鈞一罵,更是心下難安。如此惡性循環,殿中的氣氛當真是混亂得很,君臣亂成一鍋粥,幹著急。

最後還是薛文傑的一番話,讓王延鈞內心安定下來。

薛文傑嚴肅地說道:“唐軍雖然大舉來襲,但大閩並非就大難臨頭了。要知道閩地山川縱橫、道路不變,那唐軍要進抵長樂並不容易,只要我等能守住建州,彼之有十萬之眾,又能奈我何?”

“請陛下修甲兵、幕勇士,增援建州,同時戒嚴長樂。只要我軍守住建州,唐軍就寸步難進。又因大閩軍民知地形,而唐軍必然於此不熟,一旦建州能堅守一段時日,陛下再遣勇士,出山道,分股襲擾之,或斷其糧道,則唐軍必潰!”

“陛下奉天命、順人心,而即帝位,只要陛下立志抗敵,我大閩立日可得十萬勇士!只要陛下表明志向,誓與大閩共存亡,大閩就能有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

“當此之際,陛下還需遣使嶺南,與劉龑結盟,若能請動漢軍,則大閩聲勢大漲,要守住國土實在不難。而若能擊潰唐軍,大閩王師未必不能出閩地,趁機西越武夷山,進入吳地。李唐新得吳地不久,根基未穩,大閩若得吳地,便能大出於天下!”

王延鈞聽罷薛文傑的話,精神大振,這些話“字字珠璣”,可都說到他心坎裏去了,不禁連連贊嘆,“朕就說嘛,我大閩又非魚肉,怎會任人拿捏?豈能一朝敵寇入境,便毫無應對、反擊之力?薛卿之言,正和朕心!”

這時候有人說話:“若是唐軍遣水師,直奔長樂而來,大閩何以阻擋?”

薛文傑老神在在道:“這天下莫非只有唐軍有水師?我大閩也是有水師船艦好幾百艘的!只要把守住馬尾江口,唐軍如何進得來?”

王延鈞聽罷此言,握住薛文傑的手,感懷道:“薛卿之言,實在是謀國之策,朕沒有看錯人!”將其好生誇贊了一番,又讓眾臣以之為楷模。

薛文傑最後自請入漢,去遊說劉龑與閩國結盟,請劉龑發軍來援。對此王延鈞自然大為寬慰,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出宮的時候,薛文傑腳步輕快,走在最前面,完全沒有留意到背後之人的議論。

眾大臣結伴而行,湊在一起戳薛文傑的脊梁骨,“此等賊人,阿諛奉承,靠諂媚而得陛下信任。平日裏只會逢迎君意,為討陛下歡喜,完全沒有道德操守可言,且多出禍國殃民之策,完全不顧黎民社稷。而他自己則仗著陛下寵信,多番攬權,大肆收受賄絡,鬧得朝野怨聲載道,而今陛下竟讓我等以他為楷模,實在是可笑可悲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