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昔曾浴血三十載,而今我為唐皇帝(三)(第2/3頁)

李谷說完,不安的怔在那裏,卻是一時想不好怎麽結尾,憋得臉通紅,又擔心自己說的東西不能得到皇帝的認可,不禁局促難安。

李從璟聽完這些,卻知道戚同文、李谷所言的內容,都是真正實用的農桑知識。穿越前他好歹也是一名所學龐雜的文科生精英,雖然沒考上好大學,但那都是英語托的後腿,眼下見戚同文、李谷所說的東西,隱隱與自己曾今所學相合,便知對方有真材實料。

“興辦學院果然是明智之舉。”李從璟心裏如是想到,這便笑容可親的讓李谷落座,將他們好生褒獎了一番,而後加以鼓勵,讓他們不要怕犯錯,要敢於嘗試敢於失敗,如此才能得出真正的好東西來,最後道:“下去後跟曹義成、張金來合計一下,聽他們介紹一下河西的情況,看看諸番手段能否實用,但凡有苗頭,戚同文,你在學院中找些精通農事的博士、學生,盡快組建一個隊伍,準備跟曹義成、張金來去河西。”

河西、西域雖然土地貧瘠,那也是相對而言,並非一毛不拔之地,後世多樣農業不也發展得很好?眼下雖然沒有後世那些高科技,但歷代以來也不乏在河西、西域改善農事,做出不俗成績的官員,林則徐不就到伊犁河谷屯過田麽。

李從璟相信,有學院的實才們發揮特長,用上一點時間,河西、西域的糧產增加並不是癡人說夢,而一旦彼處的糧產提上來,或者說只要有了提上來的實際辦法,他就敢往河西、西域用兵、駐軍,建立堅不可破的統治。

數日後,王不器回稟,戚同文、李谷已經跟曹義成、張金來了解了河西、西域的土地、氣候情況,正在初步進行研討。

半旬後,王不器再度回稟,戚同文的隊伍已經組建好,隨時可以隨曹義成等人開赴河西。

而這時,早已到了洛陽的定難軍節度使李紹城,再度被李從璟召見。

“靈州、鹽州都劃歸你治下,靜難軍、朔方軍合二為一,統稱朔方軍,治州靈州,即日起,你就是新任朔方節度使。此番隨歸義軍的使者隊伍一同啟程,到靈州上任。”

“臣謹遵詔令。”李紹城精神一振,自安史之亂後,這還是朔方軍第一回被加強,背後意味著甚麽,不言自明。

“今歲朝廷的用兵重心是江南,暫時不會對河西有多行動。但你到靈州後,務必好生整飭邊防、精練邊軍,同時配合軍情處,往河西滲透。涼州、甘州、肅州將靈州與沙州隔開,朕知道朔方軍現在也無法兵進沙州,但這回曹義成和學院的博士、學生到沙州,朕卻要你發精騎沿途護送。”

李從璟看著李紹城,眼睛清明,“朕要告訴河西、告訴西域,安史之亂近兩百年後,大唐已經再度復興,歸義軍是我大唐的英雄,誰敢為難我大唐的英雄,大唐的精騎鐵甲可不是擺設!朕還要告訴河西諸族,告訴西域諸族,我大唐馬上就要一統江南,朕的數十萬王師枕戈待旦,無不翹首西望,誰敢觸我大唐的黴頭,來日朕就親提王師,滅他九族、抄他祖墳!”

“臣肝腦塗地,願為陛下先鋒!”李紹城拜伏於地。

“朔方軍能否重拾失去的榮耀,就看你的了。”李從璟最後說道,眼神冷了冷,“主意提防夏州。”

李紹城退下後,李從璟又把馮道、莫離叫了過來。

“朝廷要發兵河西、西域,糧食的穩定供應是重中之重,但也並非只有這一個關鍵問題。從洛陽到靈州的官道,已經多年未曾翻整,昨日朕接到軍情處的上報,經過實地查探,十裏官道,少說也有三裏坑坑窪窪,有些地方更是雜草橫生。路中間長草,路兩段凹陷,這等道路王師如何奔行?一旦遇到陰雨天氣,大軍的輜重還走不走了?”

李從璟對馮道和莫離說道,“驛站也年久失修,有的驛站裏一匹像樣的馬都沒有,有的驛站老卒,甚至數年沒有收到過俸祿,只得在驛站旁開田種菜,有的驛站甚至幹脆就荒廢了,這怎麽行?天下驛站一千五六百,哪怕只有十之二三是這等模樣,也足夠駭人。”

“這件事宰相領頭,由兵、工等部派遣官吏一裏一裏查探。道路該休的要修,該填坑的地方填沙石,該割草養護的地方割草,該架橋的地方建石橋,該建造涵洞排水地方一個也不能漏,該加寬的地方要加寬,陡坡該改緩的地方要改緩,一言以蔽之,官道就得有官道的模樣。”

“此外,三十裏一驛,驛站大小、馬匹數量、驛卒多少、館舍房間,本朝初都有制可循,修繕起來並不難,同時也得主意滿足眼下的需求,還望諸卿勉力為之!”

最後,李從璟說道:“今日到靈州的官道、驛站要翻修,日後天下的官道、驛站都是如此。不要怕花錢,朝廷推行新政,大治天下,得來的賦稅就該花在這些地方。若是錢不夠,朝廷再想法子,但絕不能在這些問題上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