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昔曾浴血三十載,而今我為唐皇帝(一)(第2/3頁)

李從璟看罷劉龑遞上來的國書,淡淡嗤笑一聲,將文書丟到皇案上,“跟昔日的楊吳一樣,仍舊自稱皇帝。”說罷,給了四個字的評語,“不知死活。”

莫離見馮道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便接話道:“陛下打算何時向嶺南用兵?”

“今秋。”李從璟的目光從劉龑的國書上飄過,並沒有如何注目。

“臣請前往。”莫離執禮道。

李從璟卻是搖搖頭,“發吳越之兵協助,先解決閩地,若是閩王識相,當知道該效仿楚王馬希聲,主動攜親信到洛陽定居,若是閩王不識相,區區閩地,豈能擋我王師鐵甲?待閩地的事解決,大軍再順道南下,如是軍糧也可從海上運送,不一月可到廣州,免去了從湘江溯流而上,經澪渠、漓水多番轉運的損耗。此事並不難,讓郭威帶侍衛親軍去即可。至於你和孟平,另有去處。”

莫離聞言稍微思索,旋即眼前微亮,“陛下的意思是……”

李從璟看向馮道,聲音沒有絲毫感情,硬邦邦的如同寒石一樣,“若朕所料不差,藩鎮節使各有親自入洛,唯獨夏州定難節度使不曾來吧?”

“……”馮道愕然,旋即低首,“確如陛下所料,夏州來的是黨項人李彝超,而非節使石敬瑭。”

李從璟冷笑一聲,“身為駙馬,又是節使,國喪竟敢不入朝,他的膽子可真是讓朕欽佩。”

馮道張了張嘴,遲疑了好半晌,才道:“石敬瑭上書言說,去歲他剿匪時為賊人所傷,如今重病不起,短期內難以下榻,故而無法入洛……”

“好了。”李從璟擺擺手,示意馮道不必多言,看向莫離,“說說你對進兵河西的看法。”

“河西並及西域之地,勢力錯綜復雜,吐蕃、回鶻、黨項等諸部雜居,皆是悍勇輕死之輩,王師要征戰並不容易。又且,此處土地貧瘠,無法就地取糧,糧秣物資全都依賴京畿運送,又兼道路崎嶇,路途損耗甚大,前線一萬將士之費,非得十萬青壯養之不可……陛下若要盡復西域之地,再設安西都護府或西域行省,非一時之功。”莫離簡要說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從璟摸了把下顎,笑意不見深淺,“朕若要定西域,則要徹底平定西域,往後即便有蟊賊作亂、外敵入寇,也要能穩如泰山。而不是大軍拉過去打幾仗,好不容易得勝,大軍班師後此地又陷入混亂。”

說到這,李從璟認真對莫離道:“此事你去拿個章程出來,事無巨細都要考慮到,而後再跟朕商議,朕不怕等上幾年,但絕不允許將士白流血、百姓白送糧!”

“臣謹遵敕令。”莫離俯首行禮。

李從璟默然片刻,終於還是說道:“傳信給桃夭夭,讓她回來吧。”

莫離有些訝然,因為李從璟說的是傳信,而不是傳令,“是。”

直到離開崇文殿,馮道還是沒有想通,為何李從璟提的是夏州的事,而後跟莫離商量的卻是整個河西、西域,但他也是心思活泛之輩,很快就想到其中的可能性,遂在走廊上追上莫離,“莫中書,難道陛下認為,石敬瑭會叛?”

只有當向夏州用兵與向河西用兵兩件事合二為一的時候,李從璟才會把這兩件事放到一起說。

莫離笑了笑,“打出反叛的旗幟是肯定不敢的,但往河西用兵就說不定了。”

馮道愕然。

莫離也不是很明白,李從璟為何就肯定石敬瑭會向河西用兵,雖然黨項人已經開始往河西滲透,但這還遠遠不夠。能讓李從璟在閩地、嶺南還未平定的情況下,就考慮對河西用兵,只能說明他很有把握這件事會很快發生。

馮道更不明白,夏州向河西用兵,若是與沙洲歸義軍合力,令河西諸部臣服,不就代表大唐重新擁有了河西?

只有李從璟自己知道,黨項人據有河西後,會建立自己的國度西夏,而不是把他拱手送給朝廷——宋太宗對黨項人的某種“敵意”,就是眼下李從璟對石敬瑭的“敵意”,從某種程度上說,眼下聯合了黨項人的石敬瑭,承擔了日後帶領黨項人,與趙宋為敵、征戰的黨項人首領李繼遷,所以歷史一定會那樣發展,而且會提前。

向夏州、河西、西域用兵,這件事秘而不宣,需要很充足的準備,李從璟並不是很急切。莫離、衛道離開後,李從璟召見了馬上就要去揚州赴任的,淮東行省布政使朱長志。

朱長志也是膽氣豪邁之人,但自打進入崇文殿,也不知是因為宮殿太過寬大,他置身其中顯得太渺小,還是坐在皇案後、左右沒有一個人站立的皇帝太過威嚴,他感到如負百斤重物。

“揚州是淮東盛地,商賈興盛,商市可謂是寸土寸金,租金比之洛陽還要高出兩緡,雇傭一個苦力都要日費五十錢,但東市的商鋪格局卻不大好,各種商貨分區不太合理,酒肆商鋪距離糧鋪太遠……揚州近年來商賈日興,蠶桑種植太多,侵占了不少種糧的良田,城外窯廠就地取材,汙水隨意排入溝渠,影響了農田灌溉……凡此種種,都是你到揚州需要解決的問題,你當勉力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