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千百年金陵風月,數不盡君臣過往(六)(第3/4頁)

“丞相英明!”宋齊丘由衷拜道。

到了城頭,徐知誥親自為傷員包紮傷口,鼓勵將士力戰,碰到作戰英勇的,取下隨身玉佩予之,等徐知誥將自己的佩刀、玉佩甚至外衣都賞出去之後,楊溥的儀仗到了。

不同於去年走上城頭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樣,今日的楊溥身著鎧甲,手持寶刀,顯得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徐知誥只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那不僅是因為衣袍襯托,更有楊溥心智的轉變。

沒等與徐知誥碰面,更談不上被徐知誥脅迫,楊溥就主動慰問將士,賞賜器物,儼然一派明君作派,這讓徐知誥心底頗有些驚愕。雖然不知楊溥緣何如此,但對這副場景徐知誥分外滿意。

“陛下。”徐知誥向楊溥見禮。

楊溥主動攙著徐知誥雙臂,將他扶起來,面色誠懇道:“丞相辛苦了,不必多禮。”

“為陛下盡忠,誓死守衛金陵,臣甘之如飴。”徐知誥道。

楊溥認真的點點頭,而後拉著徐知誥的手大聲對金陵軍民道:“有丞相領卿等守城,朕很是放心,還望卿等齊心協力,不負朕之厚望!”

這話出口,徐知誥身後的宋齊丘等人面面相覷,都不知楊溥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言罷,頓了頓,楊溥又道:“北賊來犯,殺我子民,奪我城池,此仇不共戴天,朕豈有不與卿等同甘共苦之理?自即日起,朕一日一餐,北賊一日不退,朕一日不加餐,更不食肉!”

大手一揮,楊溥慨然道:“來人,將宮廷之物悉數賞於有功將士!”

話音落下,宦官宮女們魚貫而出,皆手捧托盤,盤中盛放有各類金銀器物,當中有紫袍玉帶的,楊溥親手交給徐知誥,“丞相勞苦功高,朕特此紫袍玉帶,望丞相繼續為國盡忠!”

徐知誥連忙下拜恩謝。

做完這些,楊溥又大聲對金陵軍民道:“如今守城之戰,為國家首要之事,朕的宮廷禁衛、宦官、宮女們,斷無苟且偷生之理,自今日起,悉數出宮協助守城!”

說罷,看向徐知誥,等他答應。

這下不僅宋齊丘、周宗等人,便是徐知誥,內心都震驚無比。

楊溥這是傾其所有,一定要玩命的態度啊!

徐知誥下拜辭謝,但楊溥卻不似做戲,執意要求如此,“朕乃大吳皇帝,金陵若破,大吳若亡,朕何能幸免於難?今與爾等共赴時艱,雖九死而猶未悔,只求兩不相負!”

最終,徐知誥“感動”得涕泗橫流,伏地拜道:“大吳得陛下為陛下,實乃天賜之福!今有陛下與金陵共存亡,莫說北賊只有區區二十萬兵馬,便是有百萬雄師,又何足懼也?!此戰,我大吳必勝!”

“大吳必勝!”宋齊丘不失時機振臂高呼。

“大吳必勝!”周宗、林仁肇等人,緊接著振臂高呼。

“大吳必勝!”不時,城頭與城內,十萬軍民齊齊大呼,聲若潮水,良久不絕。

自古以來,君王能在強敵壓境之際,而願冒險走上城頭鼓舞士氣的,城池難破。

自古以來,君王能在強敵壓境之際,而願親披鎧甲、手持利刃表示與全城軍民共生同死的,城池鮮有被破的。

自古以來,君王能傾其所有,將宮廷之物悉數賞賜於守城軍民,並且將宦官、宮女都派出來協助戍衛城防的——雖然這些人未必能有甚麽大的作用,但軍民看到他們都累得臟兮兮的,哪還有不用命的道理——鮮有聽聞。

而現在,楊溥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所有。

徐知誥“感動”的那番話,並非都是虛言。徐知誥不難想象,今日之後,金陵數十萬百姓,將人人皆戰士!大唐縱然兵甲鼎盛,縱然有強弓勁弩,縱然有二十萬常勝之師,但在這種情況下要攻破金陵,難如登天。

送楊溥回宮的時候,徐知誥不無感慨道:“陛下今日所作所為,必定流芳百世,為後人稱頌。”

周圍沒了“外人”,楊溥也不必藏著掖著,淡淡哦了一聲。

楊溥當然知道,他今日所為種種,真實用意如何,徐知誥此時應該已經反應了過來。

一言以蔽之:建立威望,收服人心。

金陵大戰,死傷無數,這也正是各方勢力大洗牌的時候。

楊溥在這時候傾其所有,與軍民同生共死,必然為他贏得極大的威望,收服極大的人心。若是來日大吳幸存下來,楊溥就有可能不再是那個傀儡皇帝,他將有極大可能趁機培植出自己的勢力,與徐知誥相抗衡。

偏偏楊溥此時的種種作為,徐知誥無法反對。

因為唐軍勢大,徐知誥需要楊溥來提升金陵軍民士氣,這個要求是沒有上限的,只要唐軍一日未退,徐知誥就不敢限制楊溥的活動。

“今日之後,朕會在城中大街上立下高台帷帳,往後朕每日都會親臨帷帳,讓守城軍民都能看到朕,以此來激勵軍民守城的鬥志。”楊溥坐上禦攆之前,對徐知誥這樣說道,“想必丞相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