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大唐太子立船台,欲我艦隊出東海(第2/3頁)

笑了笑,朱元繼續道:“大江大河之上,長二十余丈,能容人六七白的船只,則是屢見不鮮了,有的船上甚至能開圃種花種菜。故此,我大唐艦船,渡江跨海,已是如履平地,船行萬裏之遠,更是不在話下。”

一席話,朱元說得分外擲地有聲,倍顯自豪。

身為唐人,他的確有自豪的資本。

李從璟觀望著左右在建的船艦,又望向煙波浩瀚的大江,心頭湧動著只有一個穿越者才會有的情緒,而這個情緒來自於對西歐那個所謂“地理大發現”,和隨之到來的殖民時代的,某種難以釋懷的情愫。

有唐一代,唐人船只頻繁駛進印度洋,這不是李從璟在穿越後才知道的事,擁有萬石級大船的唐人,只要動力足夠,已是足以抵達世界上任何一個他們想要去的地方。

西歐地理大發現時代遠渡重洋的船只,莫說跟鄭和的船隊相比,唐宋的船艦都足以碾壓他們。

“太子在想甚麽?”莫離見李從璟望著江面出神,良久不曾言語,不禁開口問道。

“我在想,其實就眼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蔥嶺以西的地方,大唐即便是打下來,也無法建立穩固的統治。深入內陸,道路太長了,投入的本錢也太多,收獲卻不一定很大,絲綢之路上行走的唐人,基本都是商賈們,而不是大唐的野心家和將士。王玄策之後,大唐官將幾乎不復至中亞。”

李從璟的思緒飄得很遠,以至於他直接說出了“科技”“中亞”這些詞,他向前走了幾步,離開人群,只讓莫離站在身旁,他的話更像是自顧自的念叨,繼續道:“但海洋則不同。大唐的船艦不說抵達全世界,但假以時日,未嘗不能抵達所有我們想到的地方。”

說到這,他不由得加重了語氣,“但為何我中華開辟絲綢之路千年,船只遠渡重洋數百年,卻只是用來通行商貨?”

莫離怔怔看著李從璟,搖動折扇的動作不知不覺間緩了下來。此情此景,好似又回到了十幾二十年前,彼時兩人都還是少年,喜歡順著梯子爬到危險的屋檐上,他也是這樣呆在李從璟身旁,聽李從璟喃喃自語一些他當時還聽不太懂的話。

江面如此寬廣,而大江盡頭的海洋無疑更加廣闊,海洋之外,那才是真正的天下。李從璟目光悠遠,橫跨了千年的距離,又似乎抵達了某處彼岸。

他語調鏗鏘,又帶著濃濃的不平之氣,“我一直在想,極富開拓進取精神的漢人唐人,為何最終會走到閉關鎖國那一步,難道就因為我們是農耕文明,本性就是小富即安?難道就是因為儒家中庸之道熏陶了我們千年,所以人皆畏首自大?”

李從璟搖了搖頭,目露悲憤之意,“自夏以來,中華王朝總是起起伏伏,合久分、分久合,盛復衰、衰復盛,但漢唐之後,中華何曾大盛於天下了?”

李從璟忽然看向莫離,眼神如鐵,一字一句道:“人無進取之心,則無恒久之財,國無進取之心,則無恒久之強!我大唐艦隊既然早已發現了海外盛土,為何卻要停止征服的步伐?長城之外、四海之遠,為何只有商賈踏足?中華發明了火藥,為何只用於煙花爆竹?中華給了世界四大發明,而世界最終回饋了我們甚麽?!”

他幾乎要以拳擊胸,“凡此種種,是該怨天尤人,坐失良機,終成睡獅,被跳蚤相戲!還是該奮發圖強,銳意進取,以四海之材養我大唐之強,雖千萬年有變,大唐依舊雄霸於天下?!”

李從璟復又轉身,面對浩瀚大江,氣度變得滄桑而又厚重,“大江不成死水,唯因其奔湧東流,日夜不息也!因其日夜不息,所以江水滔滔,雖千萬年過矣,而綿延不絕!人復如是乎?國復如是乎?”

“世間萬物,何者叫人推動科技進步,何者叫人改良國家制度?利也!”

“若使我大唐艦隊外征四海,以天下之利養我大唐子民之野心,而使大唐有志之士皆爭相跨海而出,以熱血勇武征戰於諸邦,以諸邦之財再造社稷,則天下如何不是我大唐永世稱雄?”

“我大唐有天下最先進之文明,我大唐有天下最強大之艦隊,我大唐有天下最飽學之才子,我大唐有天下最鼎盛之兵甲,為何開天辟地為世界畫地圖的,不能是我大唐?!”

莫離忘記了搖扇的動作,怔怔望向被江風吹拂的李從璟,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曾今的雄心壯志,在他心中如火山爆發般噴湧出來,而時至今日,這份他跟李從璟共同的夢想,再度變得熾烈而又煥然一新!

李從璟轉頭看向莫離,眼中神采盎然,有直沖鬥牛之氣,“到得今年,我不過三十歲而已,我還有的是時間!在我有生之年,我如何不能改寫中華歷史,改寫世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