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君能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2/2頁)

高審思低下頭來,目光落在案桌上,久久不能言語。

李從璟站起身,向高審思深深一禮,“本宮請將軍降!”

高審思不敢受李從璟大禮,連忙起身,聲音復雜道:“何敢勞太子如此?”

李從璟執禮認真道:“將軍乃國士,倘若降我,我必以國士待之!”

聞聽此言,高審思心緒湧動,含淚道:“蒙太子如此高看,審思感激涕零,愧不敢當。太子仁義,審思本不該拒,然則壽春數萬軍民……”

李從璟道:“將軍放心,壽春降我,則是我大唐子民,我必一視同仁,恩以待之。只要壽春守軍開門出降,解甲後便可盡數入席,與我大唐將士把酒言歡!”

高審思熱淚盈眶,雙手輕顫不能自已,好半晌,他伏地而拜,“太子胸懷寬廣,實審思生平所僅見,來日廓清宇內一統天下者,舍大唐其誰?高審思願降太子,壽春願降大唐!”

李從璟連忙扶起高審思,開懷不已,“好!好!今得將軍,實乃本宮之福!來日有將軍為我大唐守國門,何人敢側目而視?”

高審思感動不已,“審思何德何能,值得太子如此高看?”

“將軍當然值得!”李從璟哈哈大笑,隨即轉身,大手一揮,“傳令:大軍後退五百步,迎壽春軍出降,而後三軍開宴!”他復看向高審思,“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今日,本宮便與將軍一道,在這沙場之上共謀一醉!”

……

高審思心裏清楚,壽春已不可守,李從璟眼下要取壽春城,易如反掌。既是如此,李從璟今日在城外擺下宴席,請他出城一敘,所求者何也?不外乎是他高審思這個人。

倘若唐軍力戰攻破壽春城,高審思自忖事後即便不自裁,以他阻攔唐軍一年、使三萬唐軍滯留於此的事跡,縱然李從璟願意用他,也必然為大唐官將所不容。而今主動獻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而且今日李從璟在城外大擺宴席,與壽春士民共謀一醉,這般屏棄前嫌,不追究壽春士民抵擋王師的罪責,還能恩以待之,也就使得高審思足以對壽春有所交代。

李從璟能為高審思想到這一步,高審思如何不感激涕淋?

李從璟不記恨他高審思為唐軍造成的種種麻煩,今日還能有這樣的胸懷,高審思縱然是一顆石頭心,也給李從璟焐熱了。

自古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以李從璟今日的所作所為,即便往後李從璟不以國士待之,高審思也勢必以國士報之!

……

壽春城外宴席盛,三軍將士復開懷,各為其主曾攻伐,自此冠以李唐姓。

大宴一直持續到夜裏,城外處處篝火,戰罷後的將士放浪形骸,壓力傾斜一空,取而代之的便是渾身的輕松愜意。

李從璟並沒有多飲酒,高審思雖然是一員悍將,酒量卻出奇的差,早已醉得不省人事,李從璟叫人擡了丟到帳裏了。此時他站在角樓上,望一望星空下的壽春城,又望一望壽春城前的將士,酒不醉人人自醉。

孟松柏護衛在李從璟身後,如一尊石像,寸步不離,不僅如此,近衛都的甲士也都聚集在角樓不遠處,足以應對一切突然情況。作為李從璟的侍衛統領,孟松柏在警衛一事上向來滴水不漏。

李從璟忽然回過頭來,對孟松柏道:“江山萬裏,諸侯遍地,來日大唐勢必一一征伐,你有沙場建功之心否?”

孟松柏心頭一動,知道李從璟這是要外放他領兵了,他跟隨李從璟左右多年,耳濡目染,本身的軍事素養早已勝過一般將領,而且作為李從璟親信,一旦領兵勢必得到重用,當下按捺住激動抱拳道:“願為太子征戰天下!”

李從璟笑了笑,“天下不是我一個人的,它屬於所有唐人,你要為大唐征戰天下。”

“是!”孟松柏謹記教誨。

李從璟復又看向壽春城,彼處,燈火闌珊。

江淮之役由壽春而始,如今也由壽春而終,李從璟親自畫下的這個句號,堪稱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