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王朝往事須為鑒,眼前艱難賴誰平(第2/3頁)

莫離難道果真會叛?

孟知祥、李紹斌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鮮血淋漓。

……

揚州。

李從珂已經準備就寢,而就在這時,帳外親兵來報,說是淮南使者前來拜訪,有珍奇要獻給李從珂。李從珂聞言並不覺得訝異,前日盧絳來造訪他時,兩人相談甚歡,今日盧絳遣人來送珍寶與他示好,並不是稀奇事。

“早就聽說江南富足,看來果不其然,讓他進來。”李從珂穿好剛拖下的鞋子,笑著吩咐道。

時已入夜,來的又不是盧絳、蒯鰲兩人,所以淮南使者在進帳前,被李從珂的親兵搜了身,以確保周全。當然,對方捧著的禮盒也被仔細檢查,而且沒有再交還給他,直接就送到了李從珂面前,以免對方整出甚麽幺蛾子。

進帳後,淮南使者滿面笑容來到李從珂面前,俯身行禮,“拜見潞王殿下。”

李從珂已經看過禮盒,裏面裝的是顆夜明珠,成色很好,他愛不釋手,當下不免與來人道謝一番。

既然對方來送禮,李從珂照例該給跑路的人一點賞賜,不過這個淮南使者卻有奇節,辭謝道:“潞王乃是世間豪傑,英名早有耳聞,若能與潞王對飲一杯,勝過黃金千兩!”

李從珂有些訝異,不過旋即笑容更是燦爛,連忙讓人去準備酒水。

誰知,帳中的人一出去,那淮南使者突然一把摘掉帽子,從頭發裏抽出類似發簪的細刺,躬身就沖向李從珂!

……

崇文殿。

李嗣源道:“馮道在奏章裏說,每逢他與淮南使者相見,對方都不欲跟他談論議和之事,即便是馮道多番追問,對方也是多方回避,最後馮道怒而逼問,對方才不得不說,此事只跟莫離一人商議。而後馮道去套過李從珂的話,發現李從珂的情況跟他如出一轍——淮南使者若果真是來跟我朝議和,馮道貴為宰相,李從珂貴為潞王,彼輩難道不是應該多遊說他們,好爭取他們的支持,使得何談更加順利嗎?淮南使者如此遮遮掩掩,豈非正說明他們跟莫離,實則另有密謀?”

從李嗣源對馮道、李從珂直呼其名,就可以看出他心頭的慍怒不小。

“一方面跟軍中將領、文士頻繁往來,一方面又不跟他們談論議和之事,這難道不矛盾嗎?”李從璟問。

“頻繁往來,是為彼此熟悉,為日後相互勾結打通關節;不談論議和之事,是因為此事還未定下來,必須要秘而不宣,這有何矛盾?”李嗣源反問。

李從璟搖頭道:“依我看,盧絳、蒯鰲等人如此作派,分明就是有意為之,意在使得人人起疑,鬧得眾人互相猜忌,尤其是讓李從珂懷疑莫離,好使得軍中將帥不合!”

李嗣源哂笑一聲,“此言並非沒有道理……然則江淮戰事,太過重大,為君者,不能不慎重。”

李嗣源雖然對李從璟很放心,但普天之下,也唯有李從璟一人能讓他放心而已,作為君王,他豈能沒有帝王心術?

沒有帝王心術的君王,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李從璟知道今夜兩人談話的結果,必然也是朝廷處理江淮戰局的結果,若是李從璟不能說服李嗣源,讓李嗣源換了三軍統帥,江淮戰局必然大受影響。

然則作為儲君,李從璟難道就沒有帝王心術?他難道果真毫無保留的信任莫離?手握十余萬大軍的統帥,君王果真能完全信任?還是說,他與李嗣源爭論,不過是想讓李嗣源說服他自己?

李嗣源鄭重的看著李從璟,認真道:“我知道你心中所想,君王應該胸懷大度,不應該猜忌臣子過甚——難道朕就不想做太宗嗎?可是如今不比當年,局勢不同了。若是帝國兵制仍是府兵制,將領統帶的是有事出戰、無事歸家的府兵,便是將帥欲反,府兵也不一定相從,我何至於如此難安?但自帝國行募兵制以來,兵將可都是職業兵將,兵將依附關系太重,統帥若反,兵將圖利,未必不從!”

靠上扶背,李嗣源神色略顯疲憊,“安史之亂之所以發生,不也正因如此嗎?”

李從璟想起安史之亂,心頭微沉。

安史之亂前,只有邊鎮才有節度使,安史之亂後,舉國遍地節度使。

朝廷平定安史之亂後,不是沒有機會趁機削平藩鎮,卻為何反而使得舉國遍是節度使?

朝廷猜忌領兵大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安祿山、史思明本就是節度使,而朝廷賴以平叛的軍隊,以朔方軍為主,又皆是節度使的兵馬,這讓朝廷如何能不猜忌和安祿山、史思明一樣出身的平叛節度使?

所以朝廷先後撤換了數個朔方軍首領: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河南平叛大軍的統帥,同樣頻繁更換。

而後為了牽制節度使,朝廷又起用宦官為監軍,使得宦官勢力日益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