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自古君王信過誰,擁重兵幾人不叛(一)(第2/2頁)

不過尋思之下,盧絳頗有顧慮,“聽聞莫離不僅跟隨李從璟南征北戰十數年,深得其信任,昔曾亦是發小,相交莫逆,要李從璟猜忌莫離,會不會有些難度?”

徐知誥篤定道:“不然!大將領重兵征戰在外,歷來被朝廷猜忌、防範,此事古來如此!公等請想,如今北朝禁軍不過十余萬,而江淮聚集有四萬侍衛親軍、一萬百戰軍、三萬新軍,軍力過半,且有藩鎮軍、降軍數萬,勢力何其之大!而洛陽呢?此時有軍力幾何?若是莫離果真割據江淮自立,洛陽拿什麽去應對?唐末天下大亂以來,將帥傭兵自重、尾大不掉釀成的禍端何曾少了?”

盧絳、蒯鰲都不是不學無術之輩,稍稍念及往事,不禁對此言大為贊同,“想那李嗣源也是領兵反叛,最終奪得皇位的,他豈能不防備臣子效仿他的舊事?”

徐知誥繼續道:“離間莫離與洛陽,此為其一;離間莫離與李從珂,此為其二。李從珂者,李嗣源養子也。昔年追隨李嗣源戎馬半生,立下無數血汗功勞,李嗣源篡位後,李從珂領兵出征兩川,軍功亦是顯赫,而如今北賊出兵江淮,李從璟回洛陽後,竟然是莫離統帥三軍,而非是身為潞王的李從珂——李從珂難道不會心有不平、不忿之氣?難道不會覺得恥辱、不公?”

盧絳、蒯鰲連連點頭。

徐知誥道:“將帥既然有嫌隙,只需稍加利用,必然將帥不合,而若莫離被洛陽猜忌,李從珂便會名正言順,趁機謀求取而代之!形勢若能如此,屆時江淮豈能不風雲變幻?朝廷猜忌統帥、將帥不合內鬥、臨陣改換統帥,這三件事,無論哪一件發生,都足以讓大軍陷入混亂,若是三者同時發生,我軍趁機進擊,豈能不勝!”

盧絳、蒯鰲齊聲贊嘆:“丞相高見!”

計議既定,接下來便是商討施行計策的細節,眾人一起密謀,很快便制定了相應計劃。隨後,眾人分頭準備。不日,盧絳、蒯鰲離開金陵,渡江北上,去到揚州見莫離。

……

盧絳、蒯鰲離開金陵的當日,韓熙載、馬仁裕也渡江到達和州,徐知誥身旁的重要謀士,就只剩下周宗、查文徽等寥寥幾人,這些是他自個兒的班底,另外繼承自徐溫的嚴可求、駱知詳等人,如今則大多是按部就班,謀於本職而已,沒有時常參贊機要——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楚地可有緊要之事發生?”處理完手頭的事務,徐知誥問坐在堂中左首的周宗。

“兩軍激戰於益陽周邊,戰局膠著,目前並無大捷。”周宗回道。

徐知誥點頭應了一聲,忽而陷入沉思。

周宗遲疑半晌,最後還是道:“此番盧、蒯二人北去揚州,也不知多久才能事成。”

徐知誥知道周宗的意思,對方是在擔心事情是否能成,他道:“天下大亂以來,但凡領兵之將,莫不驕橫自重,野心大的,圖謀不軌,野心小的,攜眾圖利,朝廷難制。故而昔年李存勖令郭崇韜領兵伐蜀,軍中有皇子李繼岌隨行,此番北賊入侵江淮、楚地,本也是各有皇子統領全軍。李從榮領兵離開洛陽時,李嗣源臨行寄語‘讓天下人知曉,李氏人人皆賢’,然其真意,果真如此乎?李嗣源是明白人,他當然也擔心領兵大將久離中樞,難以掌控,讓李從榮統領三軍,是不讓軍權落入外人之手。”

“李從璟留下莫離在江淮統領大局,而自己回到洛陽,將重兵委托於外姓之手,此舉何其鄙陋也!同姓姑且不能全然放心,何況外姓?”說到這,徐知誥不由得冷笑一聲,“這些年來,北朝平兩川、定契丹,侵入江淮後又連戰連捷,功勛不可謂不大,然則世間萬物,也唯功勛、成就最能迷惑人心,到得此時,李嗣源父子當真以為是自己天命所歸了?如此疏於防範外人,就怨不得給我可乘之機。”

周宗深以為然,忽而笑道:“李從璟回洛陽,乃是因為李嗣源得了一場大病,其人回洛陽後不復再至江淮,聽聞也是因為李嗣源身體不好。然則此番若是江淮有變,李從璟會否再度到江淮來?”

“不會!”徐知誥篤定道,“李嗣源已經老了,身子又不好,當此之際,李從璟怎敢擅離洛陽?”

“難道李嗣源讓李從璟回到江淮,他也不會來?”周宗問。

“當然不會!”徐知誥道,“整座江山與一地戰事,孰輕孰重,李從璟焉能分不清楚?大爭之世,人心叵測,李嗣源未舉事時,也是貌似賢良之輩,然則結果如何?李從璟不敢離開洛陽。”

周宗連連點頭,尋思半晌後道:“盧、蒯二人北上行離間計是不假,然則依丞相看,莫離此人會否真的傭兵自重,割據江淮……亦或甚至反攻洛陽?”

徐知誥笑容莫測,沒有回答,有些話因為主從有別,他不能跟周宗說,心裏道:“大丈夫立於當世,誰願屈居人下?誰規定了誰必須屈居人下?但凡有才之輩,誰沒個野心?他莫離既然有非凡之才,又多有非凡功績,本身亦非女子,憑甚麽一定要做李從璟的影子,豈能當真沒個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