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江淮掩有十四州,南北相爭今何姓(八)(第2/3頁)

這支軍隊人數五千左右,其中騎兵千余,面孔大多年輕,其中不乏稚氣未退者,但個個眼神堅毅,神色肅然,身上也有一股精悍之氣,顯然久經訓練。

人皆鐵甲,兜鍪罩面,持矛負弓而帶刀,既顯得殺意凜然,又充滿精銳之氣。

甲士列陣,跪坐歇息,當頭者有三人,正聚在一處商議著甚麽,看他們的甲胄,與身旁士卒無異,乃是大唐最新制式的冷鍛甲,但兜鍪上的羽翎,還是暴露了他們不同於普通士卒的身份。

這三人,中間的那位書卷氣最濃,生得英俊瀟灑,正是江文蔚;左邊那位,眉宇堅韌,身有豪烈之氣,正是在嵩山求學時“食無監酪者無歲”的張易;右邊那位賣相最為普通,卻是眼光獨到,建議李從璟大力興建水師的朱元。

李從璟沒有將長興二年的春帷三甲分開,而是把他們一股腦扔到了江淮,各授指揮使兼錄事參軍之職,使其既有統兵之權,又能參贊軍機,先行歷練,觀其才能,再議後事。

“東關之敵並無防備,速向西方將軍請令,攻打東關!”江文蔚說道,眼中似有流光溢彩。

西方將軍者,西方鄴也,是這五千兵馬的統兵主將。

張易看了一員關山關城,“太陽就要落山,必須速速進擊,在天黑前拿下關隘,否則等到天黑就不好動手了。”

夜襲之策不能常用,因為視線不好,時人有大多有夜盲之症,風險太大。

須臾,軍令傳回,令攻東關。

朱元第一個拔刀躍起,“殺賊報國,就在此時!諸公隨我進擊!”

……

滁州,全椒縣。

王會等人,正因不費吹灰之力奪得全椒縣而沾沾自喜,視那滁州城為囊中之物,城中財物大可予取予求,然而不等軍議散去,便有信使傳來急報。

“甚麽?北賊進軍東關,這怎麽可能?!”王會第一反應是無法相信。

王彥儔驚訝道:“北賊兵馬,主力在揚州與壽春,其余各部,多集結在滁州、瓜洲、六合等地,那廬州城的守卒,頂多三千而已,自保尚且捉襟見肘,我等不去打他,他如何能有兵力來攻我?”

“千真萬確,北賊兵馬甚眾,號稱有萬余驍勇!”信使急切道。

“難不成滁州的兵馬迂回側擊,去打東關了?”有人疑惑道。

“胡言亂語!北賊不要滁州了麽?此時調遣各處兵馬加固滁州城防,尚且來不及,焉敢分兵?”

“那……那到底是怎麽回事?”

……

東關關前,大軍陣後。

西方鄴坐在馬背,凝望大唐兒郎們潮水般湧向關隘,半晌,他對身旁的人道:“趙統領確信我等行軍至此,不曾被淮南斥候察覺?”

在他身旁的趙統領,正是軍情處趙象爻,聞言趙象爻笑道:“將軍倍道兼行,是為出其不意,淮南兵如何知曉?”

話至此處,趙象爻摸了摸嘴角的胡子,公鴨般的嗓音卻有一股獨特韻味,“再者,有我軍情處精銳與大軍斥候遊弋四方,捕殺淮南探子,這廬州全境就是銅墻鐵壁,淮南探馬一個也不可能滲透進來。當年太子為鎮軍時,之所以有百戰常勝之戰績,依仗的可就是這點……”

說起往事,趙象爻來了勁,開始不停吹噓,那公鴨般的嗓音,比鈍刀割草還要折磨人的耳膜,“江淮大戰近一年,本統領與第五統領、吳統領集結軍情處大量精銳在此,為的是甚麽?不就是專門對付淮南探子?早先淮南數度遣軍北上,可一次也沒能建功,靠得可不僅是莫離那廝神機妙算,還有我軍情處大展神威!如今朝廷派遣將軍等來此,是為奇兵,軍情處怎能讓淮南探子事先察覺?”

趙象爻的話到了西方鄴這裏,自然是左耳進右耳出,他凝望東關,心頭暗道:“此番朝廷發軍三萬支援江淮,我等一路倍道兼行,進軍神速,此番若能出其不意攻下東關,殺入和州境內,則大事可為!江淮東部七州,和州固然能威脅廬州、滁州、揚州三地,有進擊之便利,卻也處在三者包圍之中,如今和州軍北上,我等一旦斷了他們退路,和州軍必敗!”

去歲,朝廷新募驍勇三萬,嚴加訓練,並以三千老卒和演武院學生充入其中,作為骨幹擔任軍職,如今大軍練成,李從璟遂令其盡數趕赴江淮戰場,助莫離徹底蕩平江淮!

……

東關前。

“快!快!雲梯架上去!”平日裏最是不聲不響的朱元,此時最為奮勇敢戰,他沖在全軍陣前,揮舞著橫刀指揮本部將士戰鬥。

大唐士子,真正手無縛雞之力者不多,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還沒丟盡,故而上馬能戰、下馬能治的士子,亦是不少。

受朱元激勵,他的本部將士無不奮勇爭先,尤其是充作骨幹的老卒、演武院學生,此時都沖在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