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莫離獻策定滁州,馮道驅至壽春城(七)(第2/3頁)

怒氣勃發的不僅是孟平,所有唐軍將士都恨得牙癢,孟平揮手讓人將從濠州城捆綁的百姓帶到陣前,指著這些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百姓,“你一日不降,我便殺一百人,兩日不降,我便殺兩百人,你以為困獸之鬥是大義之舉?我偏偏不成全你。漢人自古一家,勝敗皆是自家事,輸了便是輸了,降又如何?該降不降,為求青史留名不惜陷眾於死地,與殺人何異?你有何資格得眾人效力,你有何資格讓史書立傳?!”

在孟平冷冰冰的軍令下,唐軍甲士揮動冷血的橫刀,將一百顆鮮活的頭顱從肩膀上砍下來,那些據守鐘離的吳軍將士,多半就是濠州本地人,被孟平下令殺掉的百姓,不乏他們的親友舊識,此時見此慘狀,無不肝膽欲裂。

“攻城!城不克,戰不休!”孟平無情的像是一塊石頭,從牙縫裏蹦出來的字眼更是冷漠到了極點,他知道此舉不一定能摧毀吳軍軍心,但只要大軍攻城得力,吳軍將士心中的恐懼最終會壓過憤慨,成為擊倒他們的籌碼,在他那顆年輕而純粹的心中,他有一個很簡單直接的評判標準,今日殺一百吳人,壓迫得吳軍早降半日,便能讓唐軍少死一百,這樣簡單的換算孟平沒有道理不去做。

孟平心中只有一個志向,為了那個志向,便是雙手沾滿血腥成為劊子手,他也毫不自惜,為了那個人的江山,他即便是在青史中背負罵名,哪怕是被後世叫作人屠,九泉之下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孤零零的鐘離城像是暴雨中的一葉浮萍,在唐軍潮水般的攻勢下瑟瑟發抖,城頭上嘶喊的吳軍虎目圓睜,城頭下四面殺上的唐軍戾氣沖天,世間罪孽之大莫過於殺人,戰爭就是成批成批的殺人,在將兵刃舉向對手的那一刻,誰的心中還有仁義道德?滿腹心思不過是殺死對方保全自己而已。

在戰爭中,凡事沒有對錯之別,只有敵我之分。

百戰軍與侍衛親軍輪流攻打鐘離,果真如孟平所言,日夜不休片刻不歇,雙方將士的傷員不斷被擡回去,一具又一具屍體倒在城墻上下,如同亂石荒草堆積在冰冷的泥土上。

一日夜過後,吳軍出現力竭的兆頭。

大軍攻打鐘離第二日,孟平沒有食言,再度在城下斬殺百人。

憤怒讓吳軍再度奮戰,然而不過半日,熱血冷卻之後,冰冷的恐懼彌漫周身,於是有將士看向郭廷謂的眼神,不再那般純澈。

這天夜裏,黃仁謹再度找到郭廷謂,這回卻不是勸說他退向楚州,因為唐軍四面圍城,他們已然沒有退路,黃仁謹是勸郭廷謂投降。

郭廷謂不降。

第三日,孟平再殺百人。

吳軍中哀嚎聲四起,慟哭者遍布各處。

這日未時,黃仁謹再度找到郭廷謂,這回不止是他一個人,而且來了不少將領,這回他們也不是勸郭廷謂投降,而是逼迫郭廷謂投降。

郭廷謂不降。

黃仁謹遂令親兵一擁而上,強硬綁了郭廷謂,使他不得不降。

郭廷謂破口大罵,唾沫濺了黃仁謹一臉,然而黃仁謹不為所動。

他之所以綁著郭廷謂投降,而不是幹脆打開城門迎接唐軍入城,也不是直接殺了郭廷謂向唐軍請降,就是因為他和眾將仍舊敬佩尊重郭廷謂,不想他死在唐軍手裏,想要他認清現實向唐軍服軟,這樣戰事結束之後郭廷謂作為“帶頭”投降者,即便孟平不給他好臉色,大唐也不會虧待他。

“事不可為,將軍何必如此?城裏將士,業已傷亡過半,再繼續打下去,何益之有?”黃仁謹苦苦相勸,言辭懇切,“血戰多日,將軍已然為國盡忠,唐軍勢大,城陷非戰之罪,今日將軍帶我等投誠,日後仍會被大唐所用,一身才學抱負,何愁不能施展?”

郭廷謂不降。

被綁住的他奮力掙開左右,雙目通紅,悲聲大呼:“社稷蒙難,家國不幸,郭廷謂何能幸也?劉將軍,某隨你來了!”奮身躍過女墻,面朝黃土從城頭跳下。

嘭的一聲,郭廷謂摔落城前,腦袋首先墜地,脖子哢擦一聲摔斷,而後整個人倒在地上,血自嘴中湧出,抽搐兩下就沒了動靜,臨死時仍舊瞳孔圓睜,死不閉目。

郭廷謂跳城而亡震動了不少人,近旁的將士無論是吳軍還是唐軍,都明顯愣了一愣。黃仁謹等人趴在城頭上悲呼幾聲,卻也沒半分作用,事到如今,他們唯有豎起降旗,向唐軍請降。

督戰的孟平得知郭廷謂墜城而亡,沉默了許久,輕聲呢喃:“困獸猶鬥你確實有愧於濠州軍民,但的的確確不曾有負於吳國……其實你與我一樣。”他看了一眼蕭索的長天,眼神如鐵,“負盡天下人又如何?只要不負公子,孟平也不會有半分怨言。”

孟平擺了擺手,吩咐道:“收殮郭廷謂屍身,厚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