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孟平塗山擊劉信,潞王三戰李德誠(八)(第2/3頁)

郭廷謂頹然跪地,緩緩抱起劉信的屍首,失神良久,忽的仰天一聲痛嚎,撕心裂肺。

……

天明之後,百戰軍開始打掃戰場。

趙弘殷在孟平身旁道:“劉信走的急,又有親信殊死斷後,末將沒能將其擒獲,還望將軍治罪!”

孟平擺擺手,“將軍力戰破營,是為大功,何罪之有?至於那劉信,殺了固然好,沒殺也無關大局。”

安重榮嘿然道:“那劉信吃了末將一記重錘,便是被救走,只怕也難以撿回一條性命。”

孟平頷首道:“若是劉信果真不治身亡,你有大功!”

安重榮喜道:“多謝將軍!”

趙弘殷走丟了劉信,孟平說那無關大局,是因他體諒趙弘殷力戰的辛勞,安重榮戰陣之中重傷劉信,孟平說該有大功,是為表彰其戰陣敢戰之勇。這兩者看似矛盾,實則並無沖突,治軍之法,能體諒士卒力戰辛勞,士卒方願再戰,能表彰敢於沖鋒陷陣、挑戰敵將者,士卒作戰才能更加英勇。

孟平巡視完戰場,來到淮水之畔。

唐軍水師不強、樓船稀少,有限的水師都集中在江陵,再就是大河之上有一些,淮水這裏卻是基本沒有。昨日大戰,在戰局大定的情況下,孟平讓人來奪樓船,雖說沒有全得,讓吳軍水師走了一部分、毀了一部分,不過卻也得了近半,大小有三四百艘。

奪船的丁茂見孟平過來,連忙下船來迎,帶孟平上船檢視的時候,丁茂扶著船舷得意道:“有了這些樓船,我軍便再也無懼淮水下遊之敵軍水師,他日順江而下,下遊州縣旬日可定!”

孟平卻沒有這樣樂觀,“得此樓船,固然有益於大軍戰局布置,但水師編練也非旬日之功,淮南水師畢竟久經訓練,我軍要勝之,談何容易。”

他原本是有意將劉信帶來的樓船悉數截下,這樣一來大軍征戰下遊,就完全占據了主動。奈何吳軍水師將領也非庸人,在大軍潰敗的情況下,仍能穩住人心,帶了一部分樓船遁走。有這部分樓船在,淮水下遊就無法做到船至城克。

在樓船上眺望塗山,又是一番模樣,孟平繼續道:“劉信西進,若非在塗山逗留,立營於山上,見我東至而不早遁船上,與我軍交戰,我等也奈何他不得。但他舍長就短,與我軍步騎作戰,敗北也就不足為奇。然則楊吳水師到底實力雄厚,他日南渡大江,非是易事。”

聽了孟平這番話,諸將反應不一,有覺得孟平思慮長遠的,也有認為孟平杞人憂天的,畢竟眼下還遠沒到南渡大將的時候。

趙弘殷這時道:“將軍見近思遠,看來胸有長卷。心中有全局,此乃為帥必備之才。今日我軍有此大勝,來日南渡大江,未必不是將軍掛帥。”

眾將聞言,紛紛醒悟。

入川禁軍改編為殿前軍,依照朝廷之意,各都指揮使的職權會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都虞候、副都指揮使、都指揮使、副都點檢、都點檢五個重要官職,因為李從璋部沒有歸朝的緣故,改編尚未完成。高從周、皇甫麟、王思同、孟平、李從璋等人,如何對號入座,還有待考究。

孟平在兩川有玄武縣之勝,今日又有塗山大捷,來日論功行賞,未必不能成為那職位最是顯赫的都點檢,若是如此,在朝廷禁軍分為殿前軍、侍衛親軍兩大系統的情況下,來日王師南渡長江,便極有可能是孟平為帥。

沙場封侯,為有志男兒最該追尋的功業,統軍滅國,則是將帥戎馬一生最顯赫的榮耀,前者封妻蔭子,光宗耀祖,後者青史留名,萬人稱頌!

“為將者,心有全局是必要本事,非止本將如此,諸位亦然。”孟平沒有任何志得意滿之色,依然內斂謙虛,“至於其它事,陛下、殿下自有打算,我等豈能妄議?”

眾將俯首稱是。

包括潞王李從珂,與天成年間出生的許王李從益在內,國中有五王,均要稱殿下。孟平方才並未說明是哪位殿下,但無論是他,還是眾將,卻都知道那位殿下指的是誰。

只有那位王,才是他們平生效忠的殿下。

午時前後,戰果與損耗統計出來,由軍使送到孟平手中。

昨日一戰,殺敵三千有余,俘虜過萬,並繳獲樓船三百八十一艘,各種弓弩兵刃甲胄無數。百戰軍傷亡共計千余,其中陣亡者不到三百。

傷者在百戰軍有效的醫治體制下,能夠得到及時救治,便是重傷的,康復的可能性也很大。

一言以蔽之,斬獲頗豐,付出很小。

冷兵器陣戰就是如此,因為甲胄的關系,除卻個別慘戰,戰陣中戰死的將士其實很少,傷亡都是戰局大定之後,一方對另一方的大舉掩殺造成的。

“此役之後,王師左翼,再無大的威脅。”孟平覽罷戰報,將其交還軍使,“快馬加鞭,將戰報呈送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