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孟平塗山擊劉信,潞王三戰李德誠(六)(第2/3頁)

如今,大軍右翼在光州、盛唐一帶,此處並無吳國重兵,大軍分兵攻之,快速拿下的可能性非常大;反觀左翼,則有淮水四鎮,劉信此番從濠州(鐘離)而來,擁兵兩萬,便是集中了淮水四鎮可以機動的兵力,若是孟平能將劉信擊潰,大軍左翼將再無大的威脅。

在兩翼皆無大憂的情況下,大軍直向東南、進逼揚州,則必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吳國就將再無可以掣肘大軍的依仗。

除卻地方防備兵力,吳國本不至於只能調動劉信、李德誠,共計五萬的將士,但吳國軍力此時大部分都去了楚地,故而江淮一線,除卻本身戍衛部曲,金陵能給予的支援實在不多。

……

塗山。

沙場之上戰機瞬息萬變,不到最後一刻,所有的應變都不能說是對的。

在劉信將塗山兩翼伏兵都調遣出來後,孟平仍舊高居望樓,面色平靜,哪怕各處激戰正酣,交戰之聲已經遠傳數十裏,他也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

排陣使全神貫注盯著戰場,雖然不至於緊張局促,但也全身血脈噴張,他偶然回頭,看到孟平從容的模樣,心中便有觸動,暗道:“將軍愈發有大帥之風!”

從望樓看過去,可見塗山上安重誨、趙弘殷所部,正在吳軍山營前與吳軍激戰,塗山下,百戰軍在山前兩翼列陣,與趕來的吳軍伏兵廝殺——望樓就在大陣中央。

左右兩翼與吳軍交戰的百戰軍將士,主體仍是步軍,馬軍則在陣外,與吳軍馬軍廝殺,爭奪對兩翼的控制權。

到底因為吳軍兵多,若是步軍不能擊潰對方軍隊,精騎也不能殺散對方馬軍,安重誨、趙弘殷又不能迅速攻下山營,戰事一直拖延下去,最終百戰軍肯定體力不支——兵少,則士卒輪番上陣太過頻繁。

然而這只不過是一種可能罷了。

論及弓弩、甲胄等軍備,百戰軍在大唐便是獨領風騷,劉信所部焉能與之抗衡?

兩軍在步軍近戰之前,前者的強攻勁弩就讓吳軍吃夠了苦頭,一度讓吳軍根本無法靠近——這倒是頗像唐軍攻打普安時,兩川勁弩最先讓李從珂、石敬瑭所損傷慘重,而又無法寸進。

在吳軍付出很大代價,終於與百戰軍步軍結陣後,後者嫻熟的戰陣廝殺技藝與冷鍛甲,更是讓他們舉步維艱。

另一方面,百戰軍精騎兀一與吳軍碰面,就將對方壓著打,吳軍馬軍雖然與百戰軍精騎數量相當,甚至略勝一籌,卻根本無法舉得優勢。

隨著戰事進行,不僅塗山吳軍吳軍岌岌可危,便是連塗山下的吳軍將士,作戰也分外艱辛。好在吳軍步軍人數占優,彼此相互呼喝激勵,敗象沒有立即顯現出來。

最先有突破的,是百戰軍精騎。

統領百戰軍精騎的都指揮使陳青林,最先將吳軍左翼馬軍殺散,而後精騎便開始威脅、打擊吳軍步軍大陣。

精兵對戰步軍,大體有兩種作戰方式。其一,依仗沖鋒之勢,直接沖進步軍大陣,將軍陣沖殺潰散;其二,依仗自身機動性,在步軍周圍遊弋,以弓箭殺敵,敵進我走,敵停我擊。

能發揮這兩種優勢,騎兵對戰步軍便能勝,而若是不能發揮這兩種優勢,騎兵對陣步軍便不能勝。

吳軍步軍大陣,在這時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失去馬軍保護後,除非本身弓箭之力能夠壓倒百戰軍精騎,否則就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

很明顯,吳軍弓箭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百戰軍精騎在吳軍側翼,不停來回奔走,以弓弩射殺吳軍步卒。吳軍步卒以盾牌護身,用弓箭還擊,但仍舊抵擋不住百戰軍精騎之襲擾,陣腳漸漸不穩。

這些被劉信寄予厚望的伏兵,莫說沖潰百戰軍軍陣,在戰鬥持續的情況下,連繼續戰鬥都顯得倍加艱難。劉信所希望的百戰軍主陣,弓弩、甲胄、盾牌不足的情況,並沒有出現。

無論是軍備還是作戰能力,百戰軍顯然都高出了這批吳軍不止一個層次。

望樓上,孟平將戰場局勢收在眼底,面上仍是沒有甚麽神色變化。排陣使這時已然喜道:“將軍,我軍勝之不遠矣!”

孟平看向塗山,目光平靜,“利用我軍急於求戰的心理,劉信山上立營,以三千之眾采取守勢,誘使我軍攻山,而埋伏以重兵在塗山兩翼,伺機而出,期望將我軍拖入泥潭之中,再圍而殲之。這個算盤倒是打得不錯,可惜,他犯下了大錯。”

排陣使頗為得意地笑道:“劉信當然低估了我軍戰力!”

話說完,見孟平不置可否,知道對方心裏有話,便問道:“莫非劉信還犯下了其它大錯?”

孟平淡淡道:“劉信所部兵馬兩萬,他以為我不知,故而先行埋伏,殊不知彼部虛實,軍情處早已探明。其次,他的戰法布置,太過取巧,失之於堂堂之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