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孟平塗山擊劉信,潞王三戰李德誠(二)(第2/2頁)

終於,百戰軍軍陣在田野上停下來。

天地頓時安靜異常,落針可聞,只剩下遊騎戰馬噠噠的馬蹄聲,與一聲聲喝令。

然而安靜只是暫時,很快,大軍開始變陣。望樓被架設起來,戰鼓、令旗、號角率先各就各位,排陣使高居望樓,下達布陣的命令,而後在令旗指揮下,馬軍、大盾手、弓箭手依次進入各自位置。整個軍陣如同一盤流沙,由整體分為許多部分,又由部分迅速歸為整體。

當軍陣變化完成之後,原本看起來渾厚沉穩的軍陣,頓時鋒芒畢露,殺氣凜然。

孟平仍舊在陣前,在這個時候,去塗山正面山麓、兩翼與後側偵查的遊騎,相繼馳回,向孟平傳達各地的偵查情況。

在萬余人大陣變化的巨大動靜中,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塗山周圍,以至於軍陣左右更遠的地方,已經有一些個遊騎倒在地上,身軀一動不動,唯有流逝的鮮血帶走了生機。

這就使得,一些個戰馬奔回軍陣時,馬背上並無騎兵。

這些戰馬奔回軍陣,就會有馬軍將士策馬上前,默然將戰馬牽回來。至於馬上騎兵的石首,現在卻不是收殮的時候。

那些遊騎之所以死亡,不是因為中了埋伏,而是他們深入的某些地方,是敵軍不希望他們深入的,所以他們會被截殺,若是奔走不及,就有可能丟了性命。

大戰未起先死斥候,大戰將起先死遊騎。

斥候、遊騎的死亡,當然有其價值。

孟平很快了解到,塗山南面的哪些山麓裏,隱藏有吳軍伏兵,而觀其地勢與相應情況,彼處的伏兵又該有多少人。至於塗山東西北面,遊騎深入了多少步受到截殺,也就意味著多少步後面可能有伏兵,若是彼處有伏兵,依照其距離,他們又會花卻多少時間沖到本陣,而要監視這些地方,又該把後續遊騎放在甚麽位置。

如此種種,都迅速在孟平腦海中推算出來。

塗山吳軍軍營,劉信看罷百戰軍的布陣,與百戰軍遊騎的分派,臉色凝重起來。

窺一斑而知全豹,他已然了解到,眼前的百戰軍,的確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郭廷謂雖然少經戰事,但作為濠州觀察使,自然不是不學無術之輩,他很快變色道:“軍陣嚴整,調度周密,探知戰場充分,不驕不躁,章法有度,不動如山,動若雷霆,此輩不好相與也!”

劉信聽見郭廷謂長他人志氣,難免心中不痛快,冷哼一聲,“徒有其表者眾,能征善戰者寡;假把式好裝,真功夫難練。水深幾許,涉足乃知,金重幾兩,稱過方曉。如今兩軍還未交戰,便就斷言敵軍精銳,未免為時過早!”

郭廷謂觸了黴頭,有些尷尬,連日相處,他已頗為敬重劉信,當下自然無意忤逆對方,“無論唐軍如何,我大吳將士驍勇善戰,卻是毋庸置疑,眼下有將軍統兵調度,此戰便是李從璟親至,也討不到半分好處!”

劉信心裏這才痛快了些,“那是自然!”

孟平已經登上望樓。

臨陣野戰,望樓只是臨時由組件搭建,並不太高,與塗山軍營更是不能相比,但此時孟平站立望樓之上,卻也足以俯瞰戰場。

他身旁站著排陣使,對方道:“吳軍分明兵多,又占據有利地形,眼見我軍來攻,卻不擺起大陣與我軍正面接戰,只敢據山上之營而守,而埋伏以重兵待擊,劉信此人,氣量可鄙!”

這是實話。

但卻不全對。

孟平淡淡道:“戰場之事,要氣量何用,能勝即可。”

他看向塗山敵營,如同與劉信面對面,平靜道:“以為躲在山上就能保全自身嗎?那你未免太過天真。”

“傳令安重榮,攻營!”

令旗動,鼓聲起,軍陣遂出。

攻山上之營,自然用步軍,安重榮領步軍襲向塗山。

步軍軍陣出動之後,兩翼馬軍,同時分出一股,去護衛安重榮左右。

這時候,天空無日,只有陰雲。

塗山軍營上的吳軍,連營門都不出,全都龜縮在營中。等黑壓壓的唐軍攻上山來,劉信下令,以弓箭迎之。

百戰軍號稱大唐第一精銳,當先便是裝備精良。前陣甲士,悉數舉起大盾,將弓箭擋在外面。間或有箭矢透過大盾,射在甲士身上,相當距離下,也斷難穿透冷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