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臨壽春城啟大戰,登八公山論古今(六)(第2/3頁)

“不知唐軍兵力幾何,如何敢說唐軍而今兵少?”高審思拿定主意,“至於唐軍營中煙塵四起,似乎兵足又似是作假,更是不好斷定。兵法之道,虛虛實實,豈能輕言斷定?那李從璟此番驟然出兵淮地,已然出人預料,便是徐相都被他騙過,與此人交手,焉能不謹慎!”

“傳我軍令,四門緊閉,將士不得妄出,據守城池即可!”

高審思與幕僚在府中,緊鑼密鑼商議這些事情的時候,城外唐軍營地中,李從璟正與莫離在燈下對弈。

李從璟卻是不曾料到高審思與其幕僚的這番談話,他也不會想到,天下人竟然都以為他奸詐狡猾,詭計多端。

若是李從璟聞得此言,定會苦笑。所謂陰謀詭計,都是因為實力不夠,不得已而為之,若是兵精將足,又何必多方算計,需知有算計便有算計失手的風險,一著不慎即可能滿盤皆輸。

故而到了平定兩川之時,李從璟已經越來越少算計,需知臨戰以堂堂之陣相擊,才是無往而不利的王道。

當然,必要的陽謀又不在其中,不可一言而論之。

且說孟平率領百戰軍,離開壽春後馬不停蹄趕往塗山,因為心裏惦記著占據塗山搶占先機,孟平特意派了一千馬軍先行,要扼住險要,以免被劉信給先一步占據有利地形。

然而世事無常,百戰軍主力還未到塗山,孟平就接到先鋒馬軍回報,說是斥候已經探明,塗山已經被劉信先一步占據,而今就在山上紮營。孟平心頭懊惱,暗中連道可惜,失了塗山這處要地,他們都是步騎,又沒有水師,接下來要阻攔劉信幾百艘戰艦沿河西進,簡直毫無可能。

不過沙場之事,從來瞬息萬變,少有算無遺策的部署,多要倚重臨場應對。

孟平得了先鋒馬軍之報,尋思片刻,就傳令馬軍,讓他們停止前行,原處找地方隱蔽,萬萬不可被吳軍發現了行蹤,而後他只帶一隊親衛,快馬加鞭趕過去匯合。

帶領馬軍先行一步的將領是趙弘殷,他見到孟平後,又詳細匯報了相關情況,孟平在得知他們並沒有被吳軍發現行蹤之後,松了口氣,當下仍舊讓馬軍原地停駐,他則帶著趙弘殷和一隊親衛,向塗山隱蔽行進。

能看清塗山的情況後,孟平就不再靠近,以免被劉信的遊騎發現行蹤。放眼望去,但見塗山上紮有一營,塗山下,數百艘戰艦一排又一排,巍峨壯觀。

見此情景,孟平有些失望,“山上只有一營,可見劉信所部多在樓船上,我部皆步騎,奈何不得這些水師,若要完成殿下交代的差事,必要想個法子才行。”

趙弘殷想了想道:“這有何難,要引蛇出洞,末將倒是有個法子。”

孟平心頭大喜,看向趙弘殷,不動聲色道:“你且說來聽聽。”

趙弘殷遂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孟平尋思一陣,覺得可以一試,當下不再猶豫,抓緊時間返回軍中,加緊布置。

塗山吳軍營中,劉信正在用餐,擺在面前小案上的,盡是大魚大肉,旁邊還有個碩大酒壺,看那分量,三個人吃都足夠,但不過片刻之間,悉數都進了劉信肚中,便是那酒壺到最後也空了。

吃完飯,劉信打了個響亮的飽嗝,拍拍將軍肚,殊為滿意,他站起身來,讓人將碗筷都收了。

這時,一名武將正到帳外,看見那空了的酒壺,臉色一變,待通報後進入帳內,見到劉信,他遲疑片刻,還是道:“末將方才進帳時,看見一個大酒壺空空如也,如今觀將軍面色卻是如常,想必將軍定是海量。”

他意在勸諫劉信,但不會直言,而是要先試試對方的口風。

劉信聞言大笑,拍著肚皮道:“若是二十年前,郭將軍如此言說,本將定會高興得很,但今日卻不同了。”見郭廷謂面色疑惑,劉信笑得更是開懷,“偌大一壺酒,本將都喝光了,但你進帳之後,可曾聞見酒味?”

濠州觀察使郭廷謂這才醒悟,“莫非,那壺中裝的並不是酒?”

他方才就奇怪,劉信連打了幾個飽嗝,他也沒聞見酒味,這下聽劉信如此說,才知這其中必有隱情。

劉信頗為自得,自我誇耀道:“昔年本將也是嗜酒如命,不瞞你說,當年便是在太祖面前,本將也曾喝的爛醉如泥,太祖輒有怨言,某便掛劍而去!”

天成二年,吳王楊溥稱帝,楊行密便被尊為太祖。

哈哈大笑之後,劉信目中露出追憶之色,“但如今不同了,本將早已戒之多年,領兵征戰,為將者豈能不時時神思清明?至於那酒壺,不過因為是太祖賜下,本將用以盛漿,時時惕厲自身。”

郭廷謂聞言,大感敬佩,“將軍風采,令人折服!”

兩人正說話,忽聞軍士來報,說營外來了一群唐軍,正在營外罵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