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臨壽春城啟大戰,登八公山論古今(五)(第2/2頁)

兩人隔著激烈廝殺的戰場,遙遙相望,彼此對峙。

“來人!”李從璟一揮手,“移車前行五步!”

“殿下!”

“元帥!”

“萬萬不可!”

近衛皆驚,就要相勸,方才利箭飛來,落於棚車之前,他們豈能瞧不見,那一箭由於力道不夠,差了五步落地,而今李從璟卻要移車前行五步,豈不是以身去迎利箭?

高審思分明是善射之士,如果不然,利箭也不會射出這樣遠。

李從璟雙目一凜,看向左右近衛。

近衛們自知軍法,不敢再耽擱,硬著頭皮,推動棚車前行五步,正好將地上那支利箭壓過。

李從璟負手看向壽春城頭的高審思,目光平靜。

但其自信之處,一覽無遺。

挑釁意味更是十足。

高審思惱羞成怒,他本已收了雕弓,這時見李從璟竟然這般模樣,一把將雕弓從親衛手上奪過來,同時抽出一支利箭,引矢在弦,再次對向李從璟。

這一回,看到這一幕的雙方將領、將士,就多了。

李從璟身形紋絲不動,臨深淵而不懼,近火海而不慌。

便是知道這一箭即便能射中李從璟,以剛才的成效看,也不過是堪堪觸及,根本無從破甲,高審思也要爭這口氣。他深吸一口氣,蓄勢半晌,再度一箭射出!

利箭居高臨下,刹那間掠過雙方將士頭頂,直奔李從璟前胸,飛速射來。

眼看利箭瞬間臨近李從璟,所有見證這一幕的人,莫不屏住呼吸。

利箭再度下落,在棚車前四五步外墜地。

竟是與先前一模一樣!

李從璟嘴角再度微微翹起。

他身旁的甲士,一陣歡呼喝彩,群情激動。

壽春城上的吳軍,臉色一垮。

高審思一把將雕弓重重扔在地上,悲聲高呼:“天不佑我大吳邪?”連呼三聲,他再度看向城下,咬牙激昂道:“若天果真不佑我大吳,本帥願死於此城之下,以求不失臣節!”

他為神武軍節度使,故而自稱本帥。

這一幕很快傳遍兩軍,侍衛親軍因之士氣高漲,攻勢頓時大漲,而吳軍在士氣萎頓後,聽罷高審思之言,也奮起力戰,帶著一股悲憤之氣。

這一日戰至收兵時,唐軍曾攻上城頭。

一夜無話,且說翌日一早,侍衛親軍整軍再戰,列陣於營外。在即將攻城之際,李從璟策馬來到陣前,孟松柏緊隨其後。巡視過一遍甲士,李從璟揮手,示意孟松柏入陣。

孟松柏得令,策馬行到陣中,找到昨日攻城部曲,而後在眾將士身後行過,但凡看到兜鍪上有一道箭痕的,即令其出陣。

前前後後,百余人被孟松柏叫出陣,這些人站成一排,不明所以。等到孟松柏前來復命,李從璟點點頭,而後策馬上前,來到這百余將士身前。孟松柏帶近衛隨行其後,列好陣型。

接下來李從璟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經由近衛之口,傳遍軍中。

不僅傳遍侍衛親軍,便是壽春城頭也都聽見了。

李從璟看向那百余甲士,“身為帝國將士,食君之祿,百姓以血汗養之,便是期望有朝一日,爾等踏上戰場時,能夠為國奮戰,護君民擊不臣,還我天下太平,保我社稷安寧!”

眾將士看向李從璟,面色疑惑,不解其意。

李從璟繼續道:“昨日,孤王親臨陣前督戰,令軍法使馳馬入陣中,見有臨陣退縮、裹足不前者,便以箭頭劃刺兜鍪,以為記號。而你等百余人,兜鍪上皆有箭痕,難道還不知醒悟嗎?”

此言一出,終皆大驚。

李從璟目光冷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爾等隨軍征戰,為何不肯盡力?既然爾等不知忠義,不思報效家國,帝國要爾等何用?陣前孤曾嚴明軍法,爾等明知故犯,是以為孤治軍無道嗎?!”

“軍法使何在!”

“卑職在!”

“斬!”

“得令!”

那百余軍士,見甲士們一擁而上,將他們按倒這地,哪能不知自己即將命喪黃泉,紛紛大喊求饒,“我等知錯,請殿下容我等一個機會,令我等改之!”

更有人痛哭流涕,言說家中還有老母妻兒,只求殿下開恩,給予將功補過的機會,必定奮勇殺敵,不奪城池不歸軍陣。

李從璟穩坐馬背,面容冷峻,對這些軍士的求饒哭喊視而不見。

孟松柏毫不遲疑,抽刀高舉,“斬!”

手起刀落,人頭滾地,百余具無頭屍身,脖頸血湧如泉,頹然歪倒。

三軍將士,無不驚駭。

李從璟如刀的目光在眾將士臉上掃過,“奮戰有功者,賞;畏敵怯戰者,斬!”而後調轉馬頭,手指壽春城,“將士聽令:攻城!”

使將士畏懼軍法勝過畏懼敵人,而後將士能夠死戰。

兩萬虎狼,喊殺上前。

壽春城上,高審思臉色一變,“素聞李從璟能征善戰,軍法嚴明,不曾想其治軍之嚴,竟至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