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臨壽春城啟大戰,登八公山論古今(四)(第2/2頁)

李從璟看向莫離,“既已知淮南援軍動向,我軍該有相應布置,軍師有何進言?”

莫離坐在小案後,聞言直身再拱手,然後恢復坐姿,好整以暇,不疾不徐道:“壽州至定遠縣,百六十裏左右,至濠州,百四十裏左右。今,李德誠領兵至定遠,劉信領兵至濠州,壽州在中心,我圍壽州,而定遠、濠州圍我,我軍實已處於腹背受敵之境遇,若不能破解定遠、濠州敵軍之攻勢,待其到得壽州,我軍危矣!”

“定遠之敵軍為步騎,濠州之敵軍依仗水師,我軍強在步騎弱在水師,揚長避短,故而應遣精銳步騎至定遠,以攻李德誠部,另在淮水架設浮橋,采取守勢,以拒劉信部。”

這等計策並無高深之處,也合情合理,眾人都無異議,李從璟也頷首道:“軍師所言,甚合我意,既如此,就納軍師之策。”

李從璟環視諸將,就要點將出擊,這時,李從珂站起身,俯首抱拳請命,“侍衛親軍自編練後,未有寸功,此番出征,摩拳擦掌,然至壽州後,亦未曾建功,眼下敵賊來襲,侍衛親軍願為殿下分憂,末將鬥膽,請為殿下擊李德誠!”

李從璟微微頷首,李從珂這話在理,見他請戰,知其有戰心,不可輕易折殺,李從璟便道:“李將軍既有此心,孤心甚慰,既如此,且準你領軍三萬,出擊定遠縣,以迎李德誠,為王師掃平側翼之敵!”

李從珂聞言大喜,“定不辱命!”

接下來,又議定了浮橋之事,大軍的浮橋,先前建造在西邊的正陽,如今要抵擋濠州的劉信所部,當然要搬到壽州下遊。幾經商議,最終決定,將浮橋架設到下蔡。

淝水是西北-東南流向,經過淮水後進入壽州境內,往南還有接近兩百裏,壽春城就在淝水之南,並沒有建造在淮水河畔。

大策議定,接下來便是行軍計劃、甲士分派、糧草調撥等事,此為細節,不必多言。

散了軍議,眾將、文官離去,李從璟留了眾幕僚在帳裏,還有要事相商。

“徐知誥遣了李德誠、劉信,領軍五萬前來救援壽州,可謂是傾盡淮南一時之力,諸位且說說,徐知誥是欲兩線作戰,還是打算放棄楚地,專心守衛江淮之地?”李從璟問眾幕僚。

吳國兩線作戰,對自身極為不利,原本大軍出擊淮地,未嘗就沒有逼迫吳軍從楚地退兵的意圖。

王樸搖頭道:“眼下觀之,還不能得知徐知誥的打算,即便徐知誥要從楚地退兵,也得是兩地戰事不利,他才會考慮放棄其中之一,若是能在兩地反攻得手,淮南未必要從楚地撤軍。”

眾人都贊同王樸所說,遂不再多言此事。

翌日,李從璟巡視淮水浮橋搭建之地。

河風清涼,四野無際,蒼穹雲走雲飛,淮水河邊的軍士、民夫忙得熱火朝天。

莫離望著正在搭建的河橋道:“壽春之堅固,遠超之前預計,如今淮南援軍來的且急且多,江淮之役短期必然無法善了。以百戰、侍衛親軍五萬甲士,斷難直搗揚州。”

拔壽春,克滁州,席卷江北,直搗揚州,這是出征前制定的此戰策略。一旦唐軍打下揚州,無論楚地戰局如何,吳軍都必須從楚地撤兵,屆時唐軍就能趁勢占據楚地。

要達成此等目標,要滿足一個條件:兵貴神速。只有速戰速決,直搗腹心,短時間內撕破吳軍江北防線,才能令吳國各軍猝不及防,徐知誥也無法有效調兵遣將,江北各州縣,望風歸附的可能性才大。

李從璟倒是不顯得焦慮,“淮南不比兩川、契丹,勢力非常,便縱出兵楚地,予我等可乘之機,只能說仗好打不少,卻也斷難輕易功成,戰況如先前預想自然好,若是戰況不利,我等還有第二套方案。”

說到這,李從璟深呼一口氣,“我已傳令宋州宣武軍、許州忠武軍、毫州歸德軍、徐州武寧軍,並及陳、潁、宿、蔡等州兵馬,共計十萬甲士青壯,趕來壽州,共同圍攻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