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俯觀八百裏洞庭,回望三千裏山河(七)(第2/3頁)

“我等不妨先做個假設。”徐知誥手放在小案上,手指緩緩敲動,“假如邊鎬不曾叛國。如是這般,李從榮無法識破邊鎬的真面目,這個固然應該沒錯,但邊鎬被算計也是事實,所以問題是,到底是誰識破了邊鎬的真面目?”

宋齊丘、周宗、林仁肇聽了這話,面面相覷,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

如此假設,問題當然簡潔不少,但也要嚇人很多。

宋齊丘、周宗、林仁肇都不說話,徐知誥便自己說道:“是李從璟嗎?如果是李從璟,那會如何?就算李從璟識破了邊鎬的真面目,只要沒有鐵證,李從榮如何會相信他的話?要李從榮不相信自己的謀主,卻去相信自己的儲君對手,這得是何等鐵證?邊鎬縱然再不小心,也不可能留下這樣的證據被李從璟找到。”

他眉頭微微鎖起,“若不是李從璟,那是誰?李嗣源?連李從璟都不能發現邊鎬,居住在深宮中的皇帝,又沒有軍情處,如何發現他?”

“那會不會是李從璟對邊鎬起了疑心,而後將這種懷疑告訴了李嗣源?”周宗身軀微微前傾問。

“這也不可能。”宋齊丘搖頭,“要是李嗣源知曉李從榮最重要的幕僚,竟然是我大吳細作,他豈能不怪罪李從榮,豈能不看輕李從榮的本事,又怎會仍讓李從榮領兵南征?”

林仁肇擾擾頭,“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事實到底如何?”

徐知誥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就只剩下一種可能。”

宋齊丘、邊鎬、林仁肇三人都投過來關切的目光。

徐知誥以一種親手將自己的心挖出來的心力勁,緩緩道:“李從璟與李從榮,根本就沒有兄弟相爭!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真的自相殘殺,相反,他們友愛得很!”

眾人齊吸涼氣。

“惟其如此,邊鎬才可能敗,而且還敗得這樣慘!”徐知誥重重吐出一口氣。

宋齊丘眼神閃爍,須臾就驚道:“若是果真如此,李從榮南征,就不是李嗣源在扶持他平衡李從璟,如果不是這樣,為何不是李從璟掛帥來征戰楚地?”

周宗驚詫道:“李從璟……不是在平定藩鎮之亂嗎?”

宋齊丘果斷搖頭,聲音寒冷,“先前我等就有過定論,那些藩鎮不足為患,旬月就會被平定——此事與楚地戰爭大局相比,孰輕孰重豈非一目了然?!平定藩鎮也好,戮力山東新政也罷,李從璟去自然效果更好,但從根本上從大局上言,換誰去不是一樣?安重誨、馮道、任圜,誰不能為之?但李從璟不同!李從璟以行伍立身,最善征戰,又是兵馬大元帥,放眼李唐國內,無人能替代他的分量,他不領兵來出戰楚地,如何說得過去?!”

周宗張了張嘴,啞口無言。

宋齊丘激動的站起身,在堂中來回踱步,他在徐知誥的大業中分量非常,平日並不太收斂自己的姿態,“楚地戰場何其重要!若是唐軍在楚地敗了,唐軍中最精銳的殿前軍就沒了大半,外戰失利,正推行新政鬧得國內不寧的李唐,勢必內亂更甚,那李唐就將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而我大吳一旦據有楚地,勢力將不可同日而語,來日掃平江南,就能與李唐南北對峙!而這種對峙,是以江淮在我大吳手中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我大吳占據主動!況且,李唐還要擔憂背後的契丹,假以時日,李唐就得腹背受敵!”

宋齊丘看向堂中眾人,深深吸了口冷氣,“若是如此,李唐敗亡,何其近矣!李從榮與李從璟兄弟相爭,本是我大吳可乘之機,如今李從榮領兵來楚,我大吳要敗這黃口小兒何其易也!方才所言之天下大勢,不日即會到來!”

“然!”宋齊丘話鋒陡然一轉,“若是李從榮與李從璟本無兄弟相爭之事,李嗣源不必限制李從璟的權勢,不必平衡權力格局,那李嗣源父子又非庸人,豈能走眼下這步昏棋,讓李從榮來送死,讓李唐自取敗亡?!”

一席話,說的堂中數人都怔在那裏。

徐知誥面容冷峻,一言不發。

若是情況果真如此,那會如何?

李從璟為何不來楚地?

他要去何處?

他要做甚麽?

徐知誥陡然一拍小案,轟然起身。

一名急急忙忙跑到門口的吳國官員,還未說話,陡然聽得這聲巨響,嚇得腳下一亂,差些摔倒在門檻上。

“何事?”徐知誥看向這名官員。

“稟丞相,金陵信使,十萬火急!”那官員說完這話,眾人才看到,他身後跟著一名風塵仆仆、面色極為疲憊的信使。

眾人看向那名信使,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心頭猛跳不停。

信使兩步跨進屋,仰頭拜倒,取下腰間信筒,高高舉起,聲音嘶啞而顫抖,“壽州急報,唐軍攻城,乞速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