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趙王領軍向楚地,秦王洛陽理大局(六)(第2/3頁)

莫離的笑容透著絲絲涼風,“殿下放心便是。”

李從璟站起身,臨走時看了那棋盤一眼,紛紛落落的棋子讓他想到一個詞:棄子。

春生秋殺,照理說寒冬酷暑,最是不適合行征伐之事,但大爭之世,戰爭形勢總是迫人,很多時候出兵征戰並不需要墨守陳規。

這一日,趙王李從榮就要率領三萬禁軍,離開洛陽,正式開赴楚地。

朝廷自然免不得大舉聲勢,祭祀出征的儀式頗為浩大,當然禮儀也很繁瑣。另外不得不說的是,圍觀的百姓出奇的多——自李嗣源即位以來,王師出征沒有不勝的,且都勝得幹凈利落,於是軍威大顯國威大振,百姓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隨之大漲,自然也都仰首挺胸做人。

再加之朝廷行新政多年,百業有俱興之兆,百姓從中得利,民心歸順自然在情理之中,又加之眼下朝廷整頓洛陽吏治已久,接二連三的貪官汙吏落馬,更是讓百名們拍手稱快,街頭巷尾充滿對朝廷的盛贊,百姓們對當朝的期許與擁護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此番朝廷大造聲勢南征,百姓們自然要來捧場。

閑話不敘。

李嗣源帶著幾位皇子公主,並及王公大臣,為李從榮送行。

李嗣源滿面紅光,這位即位之處面臨一個爛攤子,連上元節的大宴都辦不風光的帝王,短短幾年便經歷了脫貧致富的過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坐擁萬裏錦繡河山的中興之主,自然容光煥發得很。

李嗣源對李從榮道:“往年出征,皆由你兄長領軍,平兩川定契丹,無不凱旋。我李氏一門,人才濟濟,軍國大事也不能全壓在你兄長一人身上,你這回南征,定要盡心竭力、戒驕戒躁,楊我大唐國威。也好讓世人知曉,我李氏一門,個個都是當世英才!”

李從榮鮮衣亮甲,恭敬道:“兒定不敢辱沒父親厚望!”

李嗣源點點頭,很是滿意,而後讓李從璟上前來,與李從榮話別。

該說的昨日宮廷軍議都已說過,李從璟也不贅言,“得勝歸來之時,為兄必出迎三十裏!”

“有兄長這話,我當時時惕厲自身,不敢有半分懈怠。”李從榮拱手道。

其他人又上前來話別半晌,倒是李從厚板著一張臉,老大不樂意,並未跟李從榮單獨說什麽話,其間他不是沒看到李從榮的目光看過來,但他裝作沒看見。

大軍遠行。

眾人相望。

身旁無人的時候,李嗣源嘆道:“希望這回他能挑得起這個擔子。”

李從璟在他身旁道:“二弟擔得起。”

李嗣源看了李從璟一眼。

父子倆神色肅穆。

遠行的隊伍中,邊鎬回頭望了洛陽城一眼。

這裏,他來了半載,今日離去,他日再來時,也不知會不會物是人非。但這半年裏,他自忖因為他的到來,這座雄偉洛陽城的面貌,的確改變了一些。

很快,邊鎬眼中閃過一抹復雜之色。

他走了,但有的人卻要永遠留在這裏。

她一個人,困居一座城。

她一個人,獨對一個國。

邊鎬呢喃道:“但願你受的苦不會太多,能早日得到解脫。”

……

還是那座大宅院。

潞王李從珂、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康義誠、尚書左丞相劉謀俱都在座。屋裏的人很少,顯得很是冷清,許多原本在座的人,都已經不會再來坐下。這些人不僅包括宣徽使王紀實、邢國公朱守殷,還有許多其他官員。

那些官員,原本不是同樣貪贓枉法,便是依附在座五位大人物的。

而現在,那些官員只剩下兩名。

貪贓枉法嚴重的,再也沒有機會來,過錯不大、只是依附他們這些大人物的,不願意再來。

屋中籠罩的不再是一片愁雲,因為這屋子本身就像是一座黑暗深淵。

沉默持續了許久,連劉謀都找不到合適的話來說。所有人都沉著臉一言不發,那副淒然憂愁的模樣,更勝如喪考妣。這樣的氣氛很是折磨人,任誰在這裏待上哪怕一個呼吸的時間,都會感到格外不適,會生出逃離的想法。

終於,李從珂站起了起來,他神色略顯輕松的看了康義誠與劉謀一眼,“今日孤王之所以來,無外乎是不想‘不辭而別’,我等既然曾有同謀之義,總該有始有終才是。今日孤王來了,便是要告訴諸位,往後,孤王不會再來了。”

說罷,李從珂大步離去,腳步竟然頗有些慶幸的意味。

“潞王殿下……”劉謀上身直起,想要攔下李從珂,最終還是無奈作罷,低著頭唉聲嘆氣。

康義誠面如青山,冷冷道:“一群狼心狗肺的東西,見著好處則蜂擁而至,眼看形勢不對就作鳥獸散,實在讓人不恥!”

劉謀默然良久,仰頭長嘆道:“利來則聚,利盡則散,本就是實言。”他扶著小案顫顫巍巍站起身,雙目無神,“也罷,形勢如此,人能奈何?某這一把老骨頭,也該去求求陛下,讓某告老還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