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趙王領軍向楚地,秦王洛陽理大局(二)(第2/2頁)

邢國公府邸門前,甲士林立,刑部、大理寺的官員進進出出。

朱守殷不等馬車停穩,慌忙跑下馬車來,他的家眷仆役都被甲士丟在門屏前,跪了一地,一個個瑟瑟發抖,間或有人在接受盤問。

有一人,負手站在府門前,望向那張邢國公的牌匾。

夕陽余暉下,那人的背影偉岸如山巒。

朱守殷剛疾步到那人身旁,就被甲士冷冰冰攔住,他急聲大喊:“秦王殿下!”

那人轉過身來,看到朱守殷,面無表情的揮揮手,示意甲士放行。

“秦王殿下,這……這是作甚?”朱守殷慌慌張張見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手足無措。

“邢國公若是再不歸來,孤都要遣人去找了,有人說邢國公畏罪潛逃,但在孤看來,你還不至於丟下家眷不管。”李從璟仍舊保持著看向府邸牌匾的姿勢,沒去看朱守殷一眼,“朱守殷,你不用多言,孤手裏的罪證,足夠你人頭落地。現在,脫掉官袍,孤給你一刻時間,跟家眷交代後事。”

朱守殷僵立當場,這回一王二相三司辦案,對有罪官員多是先行訊問,直接查封府邸的事,這還是頭一遭,朱守殷猝不及防。他也知道,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朱守殷堪稱罪大惡極,而三司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證據。

“殿下,下官……下官要見陛下!”朱守殷顫顫巍巍道。

李從璟看了一眼朱守殷,“直接查封一位國公的府邸,這樣的命令誰能下你還不清楚?朱守殷,你讓陛下很失望。”

說完這句話,李從璟意興闌珊擺擺手,無意再多言,“國公若是不願脫下官袍,你們幫忙。”

刑部官員蘇禹珪帶領甲士應聲而上。

朱守殷倉惶搖頭,“殿下……”他忽然咆哮起來,“殿下不公,陛下不公!某為大唐出生入死,某有大功於國,你們怎能如此待某?!”

蘇禹珪面若寒霜,“你曾有功於國,國家也給了你相應回報,身為國公,姑且不言要你造福蒼生,便是為守住這份富貴,你也當知律法為何物,既然如今你有罪於國,國家賞罰嚴明,自然要治你的罪!”

……

在得知李從榮要領兵援助楚地時,邊鎬很是驚詫,這個消息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眼見大唐大力整頓吏治,顯然是在為新政做準備,意欲大力深化新政,如今突然發兵楚地,不免讓他犯疑:難道大唐真要內政外戰一起抓?這樣做的險惡之處,難道大唐真的不顧忌?

夜裏進宮,翌日諸事便已議定,詔令隨即下達,這樣的速度著實太快了些。

邊鎬在先前給徐知誥的信中,一直說的是大唐要先著力整頓內部,正因如此,吳國才敢放手與楚王決戰,並且在攻克楚國王都後,展開兵馬去占領楚地全境。值此吳國兵力分散,全面落子之際,大唐突然要插手楚地戰事,頓時讓楚地戰爭局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邊鎬素知兵事,知道大唐南下,吳國必要調整部署應對,那麽在攻掠楚地城池,與防備南下唐軍之間,不僅涉及到十數萬大軍的調動、各種物資調派,還有戰略戰術的改變,牽一發而動全身,可想而知這個波動有多大。

每一日,吳國都有無數物資錢財在戰爭中被消耗,而現在,突變的情況讓巨萬錢財物資被平白浪費,而戰略戰術調整下的兵力倉促調動,必然給楚國軍隊以可乘之機,屆時又是無數將士要“含冤而死”,而相應損失的軍械、撫恤需要的錢財,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每每念及於此,邊鎬都感到渾身燥熱。

“先生在想甚麽?”李從榮看著邊鎬好奇的問。

邊鎬道:“出兵倉促,可供準備的光陰不多,在下來不及推演戰局,恐怕在出謀劃策上,會讓殿下失望。”他這話說出來,就有指責李從榮為何沒有提前探知大唐用兵意圖的意思。

李從榮無奈搖頭,“如今帝國內部大舉動不斷,大唐要對楚地用兵,就必須出奇制勝,力求速戰速決,否則一旦內憂外患一起膠著,對社稷就是莫大危害。用兵楚地,出其不意是必須有的舉措。實際上,這件事並不如表現的這樣倉促,陛下與王兄早就有了謀劃,只不過他二人連諸位宰相都沒告知,孤王就更無從得知了。”

邊鎬想了想,覺得這話沒毛病。

連自己人都瞞住了,何況對手?

邊鎬放下這茬,轉而問:“殿下出征,何人為副?”

李從榮答道:“符習為副。”

邊鎬點頭,“符習老成持重,倒是合適人選。”

李從榮笑道:“在孤王心裏,先生才是副帥。”

邊鎬垂首,掩蓋神色,心頭謀算萬千,“殿下如此看重,鎬必當盡心竭力。”

在邊鎬垂首的瞬間,李從榮笑意莫名,笑容裏仿佛藏著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