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數年新政養俊才,一樓宴評州縣官(第2/2頁)

蘇禹珪看了蘇逢吉一眼,“區區太原,一個洛陽,還不在陛下眼中。”

蘇逢吉怔了怔,他當然知道這句話的分量。

蘇禹珪伸出手,接住傘外的雨水,“春雨貴如油,豈容隨意糟蹋?”

蘇逢吉正打算說什麽,蘇禹珪已經看向他,“若是蘇兄曾有類似收受賄絡、徇私舞弊、履職不公的事,還是主動向我交代的好。”

“蘇禹珪,你這田舍漢、挑糞郎,真是豈有此理!”蘇逢吉大叫起來。

今日宮裏大宴,是為李嗣源招待推行新政得力的官員。其中許多官吏都是從州縣被接到洛陽,接受皇帝召見與賜宴,他們注定要在今日之後名傳天下,受到朝廷重用,其中受到皇帝看重的,一步登天也並非不可能。

蘇逢吉在兩川履職得力,歸朝受賞,現已是官拜從五品的兵部郎中,蘇禹珪數年磨一劍,因修繕包括《名例》《衛禁》《職制》《鬥訟》《詐偽》《斷獄》在內的“律法十二章”有功,名動一時,由七品芝麻官直接被拜為從五品的刑部比部郎中。

大宴後期,殿中官員相互走動的就多了起來,不再局限於各省各部各寺,歌舞之外,一些官員也起身來到殿中,面紅耳赤而又精神亢奮的跳起了亂七八糟的舞,一些個武將出身的官員,則是相互打令飲酒,氣氛很是熱烈。

蘇逢吉拉著蘇禹珪找到張一樓,三人共用一案。

張一樓在吏部任職,對這些官員都熟悉,遂為剛回洛陽的蘇逢吉介紹今日宴會的名人,“那位剛站起來又倒下去的大胡子中年官員,乃是潁州刺史朱長志,此人不僅賣相粗狂,平日作風也很剛勁,他在潁州推行新政的時候,因為喜歡跑到田裏跟農夫一起勞作,被嘲笑為和泥刺史,你們猜他怎麽回應?”

蘇逢吉:“如何說?”

張一樓微笑道:“此人說,老子拉在地裏的,都進了你們嘴裏,你們平日吃飯的時候,怎麽不覺得有問題?”

蘇逢吉擊節大笑,“妙語,真是妙語!”

張一樓又看向另外一人,“那位安坐不語的長須官吏,乃是許州刺史趙鐘鳴。刺史早年間曾受殿下提拔,在平州任職,與我也有過數面之緣。他推行新政最有章法,尤其是解決麻煩的手段堪稱雷厲,許州栽在他手裏的大戶、官吏不計其數,人送諢號閻王刺史。”

蘇逢吉驚道:“這諢號有點嚇人。”

張一樓笑道:“非止嚇人,也嚇自己。他得罪了不少官吏、大戶,有一回他出城巡視,半路遭遇劫殺,差些將命丟掉,在野外跑了兩日兩夜才回城。而後卻放言,正愁找不到徹底整治那些官吏、大戶的把柄,對方就送上門來了。”

蘇逢吉張大了嘴,“厲害,厲害啊!”

張一樓又看向另一位年輕小眼官員,“此人是徐州沛縣縣令何晨光,他推行新政講究一個‘理’字,梳理官民矛盾,梳理大戶貧民矛盾,甚至梳理水渠,梳理耕作之法,都是好手,堪稱盡得新政溫和手段之精髓。上至刺史,下到百姓,都對他稱贊有加,甚至連地方豪強,對他也都沒有惡言惡語,可見其人之能。”

蘇逢吉感慨道:“都是俊才啊!”

張一樓笑道:“世間本不缺英才,新政推行數年,大浪淘沙,各方官吏怎能不‘原形畢露’?此番除卻這些新政幹才,亦有一些推行新政不力的,如今卻是吃到了苦頭,被罷官治罪的,也有一大批。”